体积容积意义

教学内容:第19页上例题6、7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的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教学对策:借助直观形象的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意会领悟。

课前准备:教师:3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一个再大一些的玻璃杯,苹果、冬枣、梨各1个

学生:12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感悟“物体占有空间”

1、谈话:今天数学课上我们要做好几个数学实验,看谁最聪明,能从这些实验中发现一些数学问题。

2、实验:(1)先出示一个空的玻璃杯,将另一个大杯中的水倒入空杯,倒满为止。多余的水倒掉。(2)将水重新倒入大杯,问:如果将这个大杯中的水再倒入玻璃杯中,可以倒几杯?(学生可能回答正好是1杯)追问:是吗?然后将一个苹果放入玻璃杯中,再慢慢将水注入玻璃杯,提问:怎么会多出了水?引导学生得出:因为苹果也占有一定空间,所以原来玻璃杯中放水的空间被苹果挤去了。

3、总结:看来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

二、认识“物体占有空间是有大小的”

1、再出示另一个同样的玻璃杯,里面放有一个冬枣。

2、提问:猜一猜,如果要在这两个杯中倒水,哪个杯中倒的水多一些?为什么?

3、指名猜测,说明猜测理由。

4、讨论:怎样验证大家的猜测?学生可能想到重新在这两个杯中分别倒入水,看看哪杯中倒的多。也可能想到将刚才前面一个杯中的水倒入第二个杯中,看看是否会有剩余。比较这两个方法,你觉得哪种好,为什么?(应该选择第2种方法)

5、实验验证。

6、总结: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再次发现了什么?(物体占有空间是有大小的,苹果占的空间比冬枣占的空间大)

7、再出示一个大梨,追问:现在不倒水,你能判断三个物体,哪个物体占的空间大吗?

8、教师揭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现在你能说说这三个物体体积谁最大?谁最小吗?

9、继续实验:将三个物体放在3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中,提问:如果将水倒满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推导:三个空玻璃杯可放同样多的水,现在放在里面的物体的体积越大,那么剩下放水的体积就越小了。

三、认识“容积”

1、指着刚才使用的玻璃杯与大杯子,问:这两个杯子的体积哪个大?

2、如果将两个杯子里都装满水,哪个杯子装的水可多一些?猜测,实验验证:你怎样验证你的猜测,怎样比?再比较学生想的验证方法,择优实验验证。

3、教师揭示: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大杯子的体积比玻璃杯大,大杯子的容积也比玻璃杯大。

4、练习:第20页上第2题:出示题目,独立思考,指名回答,说明理由。

5、再出示一个保温杯。提问:很明显,这三个杯子本身的体积谁最大?谁最小?将另外三个同样大小的装满水的饮料瓶里的水分别倒入这三个容器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并不是体积大的容器就一定是容积也大。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1题:让学生说明三堆饼干的体积为什么相等?体会到物体的形状变了,但体积不变。

2、练习五第3题:可以让学生按要求逐题进行操作。再次体会物体的形状变了,但体积不变。

3、练习五第4题: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体积和容积分别指什么,有什么不同;再让学生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并简单说明理由。

4、延伸:猜猜谁得到的饮料多?体育比赛结束了,体育老师给获奖同学发饮料,小军得到的饮料可以倒满3杯,小芳得到的饮料只能倒满2杯。谁得到的饮料多?

课后反思:

“体积和容积”这一课时内容是很抽象的,但由于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操作,使得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很有趣味。课堂上,我给学生演示了教材上的三次实验。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所以能感悟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和“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物体的体积和容积不一定相等”等。

反思本课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是:在给学生进行实验演示时教师的操作过程要规范并及时组织学生观察和思考,每一层次的操作都要体现不同的目的,并使学生有所收获。一些教具的准备不够充分,如课前准备好了两个体积相同而容积不同的纸盒,结果忘了带进教室让学生观察。这样可能有些学生对于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不够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