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成为情感交汇的场所,教室处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身影,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变成学生能力训练的田野,丰富多样的教法和悄然改变的教师角色让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每位老师都感慨万千。经过三年的实践和对新课程标准的反复学习,我有许多感受想与大家分享,下面结合我的《国土与人民》第二课时(众多的人口,多民族的大家庭)的课堂实录,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一些探索,这节课是应福田区电教中心之邀现场录像的一堂课,由于当时我正带初三的课,所以是在我校临时借初一的一个班上课。抛砖引玉,望大家指正。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要以“综合”为主线,注重整合性。

《历史与社会》是为实施公民教育而构建的综合课程,它以能力目标而非知识目标为主导组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过多考虑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要突破学科体系之间的界限,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贯穿“综合”的主线,整体把握课程目标的实施。

例如:师: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是哪个国家?(多媒体投影)

生:中国。

师:对,就是我们中国。(多媒体投影)

师:哪我们中国到底有多少人口呢?

生:13亿。

(多媒体投影):1300000000人口(学生看到数字后面那么多零,感到震惊。)

师:当你知道这个答案时你的感受是喜悦还是悲哀?

生1:悲哀,我们国家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住房很紧张,交通也很拥挤。

生2:喜悦,人多了热闹,人少了太冷清,没意思。

师:两种观点都有道理。我个人的感受是我们国家的人口真的是太多了,就从我们这间教室来看,现在坐了将近50位同学,如果只坐30多个学生的话那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拥挤。为了控制人口增长我们国家制定的人口政策是什么?

生:实行计划生育。

这是在教学中从单纯的地理角度讲人口到结合政治方面的内容(计划生育政策),体现课程的综合性。

二、积极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教科书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仅依靠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1)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构成,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师和学生自身的经验和学识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宝库。

例如:师:我们班上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吗?

生:(多数都摇头,只有一个举手的)

师:(走到近前)你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生:瑶族。

师:(握着他的手)我们俩人是一伙儿的。(学生笑)

生:(不解)老师你是哪个族的?(老师故意不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过一会再说)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