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围绕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不可分的事例,如家庭、服饰、文字、书籍等,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基本观念,即身边的一切都有历史,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变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化”是这节课的关键词,应该说让学生感受“变化”并不难,但如何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更强烈地体验“变化”,是这节课中,我们老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图片比较,直观中体验变化

教材中有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课堂上老师必须很好地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料,图5-14是20世纪初期的一张家庭照片,编者是想通过这张照片,让学生感受家庭百年来的变化,我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一位骨干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师:我先做个调查,我要请个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家庭情况。

生1:我们家有三个人,爸爸、妈妈和我,爸爸是公务员,妈妈是护士,我是学生。

生2:我家的房子有110平方米,在三楼,是三室二厅二卫。

生3:我们家在开发区……

师:好,那么我们再来看看100多年前的家庭情况,你们看这张照片,观察一下当时的家庭和我们现在的家庭有什么不同?

……

首先,我认为对比的内容要能在图上直观地反映出来。老师在开头调查学生家庭情况时,学生所回答的内容与图片可以反映的内容显然不符合。我想,这里教师这样设计肯定是想通过这一调查活动,让学生感悟现代家庭的情况,以便和书上100多年前的家庭进行对比,从而感受百年来家庭在成员、规模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既然是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老师的调查活动应该更有针对性一些,指向性可以更明确一点。

其次,更直观的比较应该是图与图的对比。因此,可以在上课之前先找到一张现代的三口之家的照片,然后把它和书上一百多年前的家庭照片放在一起,在多媒体上出示,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二张照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从人口数量、服装式样、头发、房屋等方面进行比较,鼓励学生充分发掘图片信息。这样的比较会更直观,更强烈。

同样道理,在后面讲到服饰和坐姿的变化时,也要把这些图片放在一起对比,这样才能留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也才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列表比较,探究中发现变化

在讲到服饰的变化时,老师在多媒体上出示了书上第109页的三张图片(图5-15、5-16、5-17),并请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出三个问题:

1.请你给这三张图片按时间顺序排排队。

2.请你说说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并说明每张图片中服饰的特点。

3.从中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