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的教学大纲提出:“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的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练笔说真话。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按照大纲的要求,在习作教学中,应怎样教才能使学生习作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习作的内容和情感都来源于生活实践,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要十分重视通过生活实践活动训练学生习作,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学生接触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作文,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但由于受教学时间及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组织过多的课外实践活动,为了加强实践环节训练习作,还必须根据习作教学的目的要求,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习作的情趣,把学生引导到主动的创作环境中进行习作。通过创设情境,提供生动的作文内容,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熟悉要写的事物,获得情感的体验,然后训练习作,不仅能达到学生习作有话可说,说真话,表达情感真实的目的,而且还省时,使绝大多数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一、创设情境的内容要有目的性、客观性、情趣性和可接受性。 选择情境的内容是情境习作教学重要的前提条件,习作从内容入手,创设的情境内容,恰当与否,将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创设的情境内容,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客观性、情趣性和可接受性,才比较恰当。

第一,目的性。创设的情境内容一定要根据作文训练的目的要求,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创新性能促进其创造性发展的内容。第二,客观性。学生习作要求写有意义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那么提供的情境,就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意义,一定是客观事物的再现,不能胡编乱造,才有利于启迪学生正确的思想,使学生习作的内容丰富有价值,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选择有意义的材料习文的能力。第三,情趣性。情趣是观察的原动力,情境内容生动有趣,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思维,使其身临其境地观察、体验,从而获得丰富的、真实的情感,达到熟悉和把握习作对象的目的。

第四,可接受性。创设的内容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和学生实际,才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因此,创设习作情境时,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生活、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知识起点、习作教材训练的要求,才能创设出全体学生感到新鲜、新奇、想了解的、乐于观察的、有利于作文训练的情境内容,为写作打下基础。如“吹鸡毛”、“打电话”、“听音乐”、“升旗”、“上课五分钟”、“两个苹果”、“画熊猫”等内容。

二、情境作文的教学程序。新的教学大纲要求:“要改进作文的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设的情境内容,再现了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材料。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一步一步在情境中观察、思考和练习、认识事物、表达真情实感呢?精心设计优化的教学程序是有效地进行作文训练的关键,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作文教学的特点设计程序。首先设计大的程序,在学生通过观察情境获得有关习作内容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及深切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再回忆口述,试写表达情境,按由说到写的训练顺序,训练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自由表达情感,写成习作。观察体验是基础,说写训练是重点,只有观察得仔细,体验得真切,才能说得清楚,写得明白,而说写中又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情境,更加深了情感体验。如果按一定的方法训练、观察、体验和说、写并采用恰当的形式表达出真情实感,就能达到作文训练的目的。归纳起来,创设情境,训练作文的教学程序是:情境观察--情境口述--情境试写--评价提高。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的每一个环节,展示情境的每一个步骤及情境的效果,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印象,使观察训练与说写有机结合,形成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习作课堂教学效率。

(一)情境观察:观察是习作的基础,是儿童认识客观事物的门户,认识的起点,也是情感的发源地。指导孩子们按一定顺序精深、细致地观察,深入地体验生活引发情感,训练习作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体验,诱导动情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提出观察的目的要求,使学生能根据要求和观察目的,自觉、主动地观察、思考,并做到边观察、边思考、边体验。教师要恰当运用指导语,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有选择性地精细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如:请孩子上台表演,提示“他真大方”,或“瞧他多紧张”,暗示:“听,这歌声多有情感,”暗示同学听歌声体察人物内心感情。这样,让学生在一晃就过的情景中,抓住细节和特点,观察得就会更仔细、更真切。其次,在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诱导情感。使学生把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获得真切的感受。说真话,第三要鼓励学生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和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要使学生的情感投入情境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情感投入,只有教师自己投入情感才会引导学生入情体验,获得真情实感。

(二)情境口述: 情境口述是将观察思考的内容和自己真实的感受,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学生通过创设情境获得写作素质和亲身感受的基础上,通过加忆情境,进一步分析、思考抓住事物的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按一定的顺序,用恰当的方式描述情境,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训练习作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表达技术和实践完成的培养。只有说得清楚,才能写得明白,所以在回忆口述情境训练中必须先提出要求:按顺序回忆,想好再说,说清楚主要内容及自己的感受。同时,要求注意听别人说,进行补充,通过说能使学生之间相互启迪,交流提高。根据不同年段学生,一般可采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情境作文的语言表达训练。在低段采用分情节,边创设情境、边观察体验回忆口述,最后写成片断或综合成篇。中、高年段多采用创设完整的情景观察、体验,然后回忆口述,说写成篇。无论分节或完整创设的情境,口述时,都要训练学生按顺序、有条理、抓重点、特点、具体、生动自由叙述,表达真情实感。具体训练过程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通过回忆思考,使学生明确创设的是什么情境,从整体认知事物,并弄清情境分几部分,理出思路,这是作文训练重要的一步,还要明白哪部分是说的主要内容,明确中心和重点。其次,小组讨论,分步回忆每个情境的内容,主要是训练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和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情境的能力,解决好口述作文的内容。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命题,进一步明确表达什么,强化情感。如上《为老师唱歌》一课时,孩子们命了《难忘的一课》、《心声》、《难忘的的歌声》、《心愿》、《祝福老师》、《师生情》等,每一个题目都包含着孩子们体验的情感和要表达的真情。

(三)情境试写: 情境试写是对情境的内容用恰当的形式、准确、优美的语言来表达,是具体的习作。在学生能说清楚的基础上,训练试写,将说的内容用文字写下来。在教学中,应当提出明确要求: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分段,怎样围绕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写等。一般训练先在课堂上分组各写情境中一部分,写前交代按回忆口述的思路重点部分详写、写具体,其它部分略写,但要交代清楚,老师和学生同时作文,激励学生参与。倡导教师和学生一块习作。

(四)评价提高: 新大纲要求:“批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愿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究实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学生完成试写初稿后及时组织学生交流、评价,既使学生习作反馈信息快,又让他们参与评改,学习运用恰当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学习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成为习作真正的主人。还可通过鉴赏进一步深情感,真正做到每次训练入格。训练中学生完成片断后可自己试读,然后分组请同学上台读自己的片断,师生共议,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纠正病句,老师点拨,教给一些表情达意的方法。当学生完成一篇文章初稿后,训练孩子们根据本堂课习作训练要求,对照要求默读自己的作文,还可用符号批注、修改,初步自评A、B、C等级。然后鼓励同学自告奋勇上台朗读作文,大家评价。倡导师生共评老师范文,一评习作内容是否写出情境的主要内容;二评习作是否写真话,写清楚要表达的意思没有;三评作文有没有真情实感,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四评习作在表达形式内容上创新的地方;五评作文题目是否恰当;六评作文中的好词、佳句、佳段(有时可视作文训练要求,评时有所择重)。在交流评价中学生进行语言情感交流,从中学到写作方法,最后修改习作。由此,孩子的语言、思考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创设情境习作是“从内容入手训练作文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这种方法将观察、思考、口述表达、书面表达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愿写、乐写。也有利于训练学生运用恰当的表达形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观察能力、写作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