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有一个“找身边的百分数”活动,让学生经历信息采集、整理的过程,回到课堂中这些“百分数”又成为他们自己的学习材料,教师再提供部分实例,补充学生的学习材料,激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知识背景的构建与生成中去。

2、以自主尝试为载体,显现课堂的人文气息。

学生的自主探究需要教师积极营造主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六年级的学生大多数都知道百分数,并会正确地读出来,同时大部分同学能够通过自学,知道百分数的写法。因此,我将教材上的内容顺序稍作改动,先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学会读写百分数,初步感知百分数的意义。然后在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教师出示几组资料,指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百分数意义的构建,通过这样处理,巧妙地铺垫,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涉及了新知,并自然地体验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的过程,突出了教学重点。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说教学过程】

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能够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书本。这样,把生活和知识关联起来,建立意义的联系,使学生明白知识来自于生活,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意义和充满意义。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的境界: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如下教学策略展开教学:

1、质疑提问,自学解决。

通过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百分数的内容,学生自发的提出一系列想深入探究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诱导,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数学问题,组织语言,准确的表述想要解决的问题。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利用自学课本,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使简单的问题得以解决,把更多时间放在重点难点知识的解决上。

学生通过自学很容易解释百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但学生的学习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出示不同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百分数的含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百分数是说的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分率或比的关系,并不表示实际的数量,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分数与百分数的异同恰恰是本课的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信息后,教师退到“幕后”,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但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适时的追问,恰当的反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完成对新概念的构建。

3、多层练习,深化新知。

通过分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应用的广泛性。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