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是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计划或类型,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幼儿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是在一定的幼儿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具体可操作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的基本框架。

现代教育理论与当前幼儿音乐教育实践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一线教师迫切要求建立适合幼儿音乐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对幼儿音乐教育实践进行优化,探索出以下几种幼儿音乐教育常见的模式,与同行共同探讨。值得指出的是,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其内部机制和结构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理论的不断发展而日臻完善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模式的研究绝非是为了将幼儿音乐教育模式化,希望我们的研究能为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不同类型的教育内容及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提供一个多元的选择平台。

一、审美体验模式

幼儿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而审美是以体验的方式存在的。音乐教育必须以审美体验为基础,以丰富的审美经验积累为前提,只有幼儿个体的情感体验与音乐产生共鸣,幼儿才能进入音乐的世界,理解和感悟音乐的美,从而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

该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感受体验—感悟兴发—表达外化。在感受体验阶段,教师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唤起幼儿的审美注意与审美期待,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体验音乐;感悟兴发阶段则包括审美感知、想像、领悟、情感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一系列过程,教师有机利用各种艺术形式,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充分感悟音乐的形式美与内容美,帮助幼儿形成较为完整的审美形象;表达外化阶段,是对前阶段的理解与体验进行表达与交流,教师提供时间与空间,启发幼儿运用音乐或非音乐的手段自由地、合理地表达个人与众不同的音乐体验,使得审美体验得以回味与升华。

下面以音乐欣赏《小夜曲》(舒伯特)为例,分析该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1.通过环境布置和多媒体手段,创设和谐静谧的情境,师幼共同欣赏小提琴演奏的《小夜曲》。教师陶醉在音乐之中,暗示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倾听。

2.幼儿倾听后自由用语言表达感受。“你觉得音乐怎么样?”“你好像听到了什么?好像看到了什么?”

3.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用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与想像,教师辅以相应的多媒体动画,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音乐。

4.以音乐为背景,幼儿三人为小组,以“我听见”或“我看见”为开头,合作创编小诗,并将自己编的内容合着三拍子节奏轻声朗读。如“我听见风儿在轻—轻吹—,夜一色,多一美好—”或“我看见星星在眨—着,眼—睛,夜—色,多—美—”等,教师及时进行记录。

5.教师将幼儿编的诗歌配合旋律朗诵或演唱,幼儿跟着音乐自由动作。

6.为音乐配色,这首乐曲像哪种颜色,为什么选这种颜色?

7.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绘画《美丽的夜晚》,要求运用相匹配的色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艺术领域的首要目标就是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和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所以,以体验音乐的美好形象与意境为主要目的审美体验模式是幼儿音乐教育最重要的模式之一。体验感悟模式广泛应用于音乐欣赏活动,而韵律活动、歌唱活动以及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也须以此为基础。

应用此模式时教师应努力将音乐与文学、学术等艺术形式进行有机同构,使抽象的音乐符号及幼儿心中被激起的不可名状的内心体验转化为可视性的视觉形象和较易感知的文学形象,并能使音乐的情绪情感得到很好的烘托,使得艺术形象更加饱满,高度整合形式为一体的艺术美能有效地、深深地打动幼儿的心灵。同时还应强调幼儿个人对音乐的主观审美感受、体验,重视幼儿情感的个性化的自我表达。

二、抒情表现模式

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只有幼儿学会并习惯于以音乐的方式来抒发情感、交流思想,音乐才能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

该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以境激情—引导创编—表达交流。以境激情是指教师创设与表达音乐相一致的情境,激发幼儿抒发情感的愿望;引导创编则是教师通过启发与指导,帮助幼儿掌握相应的音乐技能,并引导幼儿有意识创编表达与交流的内容;表达交流指幼儿在相应情境中自由地以歌唱或动作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

下面以歌唱《对歌》为例,分析该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1.观看少数民族对歌的录像,感受对歌活动的形式,体验对歌活动的乐趣。“刚才录像里的少数民族叔叔阿姨在干什么?歌里都唱些什么?他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创设对歌情境,教师有表情地与另一教师对唱。提示幼儿观察教师演唱的歌词内容及歌唱的方式,引导幼儿体会运用对歌交流思想的方式。“刚才老师是怎么唱的,谁问谁答?”

3.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以对歌方式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欲望。“少数民族的小朋友都喜欢对歌,小朋友也来学习对歌吧!”

4.幼儿分成两大组,每组分成问与答两部分,相互商量对歌的内容,学习创编歌词,教师进行引导,侧重在歌词的工整与韵味。

5.对歌游戏。将活动室布置成河流,问歌组与对歌组各自站在“河流”的两岸,开展对歌比赛。胜利者可以穿上自制的少数民族服饰,站在中央,其他小朋友围着他们一起跳舞,表示祝贺。

对歌是少数民族喜爱的一项音乐活动,也是他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活动。在幼儿习惯这种教学模式之后,孩子们不仅轻松学会了很多歌曲,掌握了歌曲的创编,而且唱歌的兴趣倍增,孩子们再也不怕唱歌了,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孩子之间的感情。真正达到了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所说的“唱歌像说话一样自然”。

抒情表达模式还可以广泛运用在舞蹈、打击乐器演奏等活动之中。运用时应注意要充分激发儿童表达情感的愿望,表达的音乐载体应尽量简单易学,表达时应引导幼儿体会与他人的情感交流。

三、支架学习模式

幼儿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而幼儿在审美过程中必须以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作为支持,因此,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必不可少。而以往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多是通过“授—受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幼儿的主体性、主动性严重缺失,幼儿学习时索然无味,创造性更是难以培养。而支架式学习模式能充分解决这一难题。

支架式学习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找到各类型音乐活动中儿童必备的元素性的知识与技能,教师搭建支架,使幼儿沿着脚手架一步一步向上攀升,教师进行引导,最后撤去脚手架,最终引导幼儿自主建构音乐大厦。

该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激发欲望—支架学习—探索创造。首先,教师创造相应情境,激发幼儿表现的欲望;接着,在幼儿感到需要学习时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元素性的音乐知识技能,并引导幼儿迁移这些知识技能,进行自主地、创造性地表现。

下面以舞蹈《采茶扑蝶》为例,分析该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1.幼儿观看采茶情景的VCD,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表现的欲望。

2.欣赏音乐《采茶扑蝶》,体验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感受劳动的喜悦心情。

3.以音乐为背景,再次观看VCD,观察采茶的劳动动作,激发幼儿表现的欲望。

4.教师示范讲解采茶的基本动作,幼儿学习。

5.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探索各种采茶动作,如左右手采茶、高低手采茶、两两结伴采茶等。教师随机观察,并予以适当点拨与艺术加工。

6.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采茶动作。

7.以提线蝴蝶吸引幼儿兴趣,在启发幼儿创编扑蝶的基础上,随音乐完整表演《采茶扑蝶》。

运用支架式学习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的音乐活动中哪些知识技能是必不可少的概念性框架,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在富有美感的活动中轻松掌握这些支架式的知识技能,如何启发幼儿在对音乐的感受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支架式的知识技能自由地表现音乐。

四、探索创造模式

探索创造模式依据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及布鲁纳等人的教育理论,为幼儿提供材料充足的活动环境,引导幼儿应用各种感官,通过实践操作,在探索、玩弄中体验音乐的节奏、音高、速度、力度、曲势等音乐表现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该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自由探索—引导探索—创造表现。在自由探索阶段,教师提供探索空间与充分的探索材料,引导幼儿在其中自由地探索、发现;引导探索阶段中,教师在幼儿自由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探索材料的音乐表现方式,体验音乐的节奏、音高、速度、力度、曲势等音乐表现手段;创造表现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自由地伴随音乐进行创造性地表现。

下面以节奏活动《小乐队》为例,分析该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1.带幼儿参观预先准备的各种材料(各种玻璃瓶子,内装不同高度的水;各种大小不等的铁碗;各种塑料脸盆、桶;用苹、胡萝卜、黄瓜等蔬菜水果雕成的吹奏乐器等),提示幼儿这些是小乐队的乐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幼儿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探索的乐器。教师提示幼儿探索各种乐器的演奏方式倾听演奏的音响。

3.各乐队向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分享探索的快乐,教师引导幼儿认真倾听,重点倾听:“乐器”的大小、质地及不同演奏方式与音响之间的关系;瓶子里水的不同高度与音高、与音色的关系;蔬菜乐器的吹奏方式与技巧以及模拟的音色效果。

4.交待进一步探索的任务,引导幼儿继续探索。要求幼儿在探索中将每一类型乐器有规则地摆放整齐,如按音高由低到高、音量由小到大等规律创编节奏型,并组织同材料组进行试奏。

5.教师即兴指挥,小乐队初步进行合奏,教师引导幼儿倾听整体音响效果。

6.在总结改进的基础上,小小乐队再次完整演奏,注意整体音响的和谐,探索创造模式丰富了幼儿音乐活动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激发了儿童的学习愿望,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幼儿探索与创造能力的提高。运用该模式时,教师必须为儿童的探索提供充足的材料,在探索中学会认真倾听自己与他人的演奏,并进行调整。且幼儿的探索常规应事先养成,这样才能主动、快乐且有序地进行操作。幼儿先前须积累一定的经验与知识,教师在组织中应有较高的组织能力。

上述四种模式目前在福州八所优质园开展试点研究,旨在形成一种系统化与多样化相统一的幼儿音乐教学模式体系,使得幼儿音乐教学改革更好地体现《纲要》精神与现代化的理沦精髓,更具操作性与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