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小数》包括了学习生活中的小数、名数的改写两部分知识。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理念,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学情分析:

《课标》指出数学应该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联系;数学学习体验应当极大的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学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在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注重课堂的有效互动,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掌握知识。 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建立了小数的概念,学习了小数性质以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太难。但是对于名数的改写学生是第一次经历。因为有了小数意义的学习,和计量单位之间进率的这些原有知识的积累,学习起来不会太吃力。教师可以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原有旧知学习新知。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

2.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写。

3.通过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掌握名数改写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时,小数点的移动规律。

主要学习方法及教学策略分析:

这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主要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观察、发现、应用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迁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学习。

2、注重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小数知识出发,紧密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设计这节课,主要通过身边的小数入手,主要让学生学会一般名数改写的方法。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有一些亮点,如结合生活的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安排有层次有坡度,也能按照知识迁移的方式让学生去学习,体现了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但总得教学效果还是不太理想,离目标的达成还有一定的距离。

问题原因有多方面的:

1、是在整堂课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对新课程理念体现的较少。

2、教师问题有些零碎,问题缺乏有效性,把学生束缚得太多,总担心学生不明白。

3、是这节名数改写的课要求学生必须对各计量单位间的进率以及小数点的移动特别明确和熟练,才能达到顺利的改写,但实际是学生刚刚学完这部分知识,练习的还不到位,因此造成教学过程有些吃力。

4、是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可能跟与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有关。

5、是教师在语言要更加精练准确,在评价学生的方式上还需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