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里的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课件、板画大山、大小松树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寓言故事,还记得故事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事情?

2、(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瞧,这两位朋友今天来到了我们的教室里,小朋友高兴吗?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3、小朋友高兴归高兴,不过,这节课我们得弄明白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4、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第8课,(揭示课题)指名读题,评价:小松树是小松树,大松树是大松树,他们之间的大小有区别,你读得真好!

5、要想清楚地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就必须认真读书,积极动脑。小朋友,赶快把书打开,多读上几遍吧!

二、学习第一段

1、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在哪里?谁来帮它们找一找?并把它们送回家。(学生上台贴图)

2、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出示第一段,齐读。)

3、看图引读:原来,小松树长在 ,个子 的;大松树长在 ,个子 的。

4、这句句子里有两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揭示“上---下”,“大---小”)5、谁能读好第一自然段?要把两棵松树的位置和大小读清楚。指名读,捧起书齐读。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话了,他说了些什么?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课件出示句子:“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看,这是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骄傲自大:

(1)多高哇

a、看看眼前的这座山,感觉怎样?高到怎样?(太阳公公都在自己头顶微笑,白云姐姐在自己脚下散步,飞机在身边飞过,还可以看见里面的乘客呢!)

B、小松树就长在这样一座大山上,当然是非常得意!

C、你能读出小松树骄傲的语气吗?如果配上动作肯定会读的更好。指名学生读。

(2)很远很远

a、小松树站在山上会看到多远呢?(远处的群山,江河,也许还可以看到大海的边呢!)

B、谁能读好这句话?也可以加上动作。

C、我们大家也来学着骄傲的小松树读一读。

(3)“喂”

a、可以看出小松树是一个怎样的人?(没有礼貌,目中无人)

b、指导朗读:读出小松树的没有礼貌,很轻蔑的语气;同时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位置较远,所以也要读得响一些,长一些。

(4)你呢

a、“你呢”?这个词说明小松树并没有把话全部说完,你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你有我站得高,有我看得远吗?)

b、你能读出小松树瞧不起大松树的样子来吗?可以加上表情。

3、连起来读读这段话,谁最能读出小松树骄傲得意的样子,谁就是我们班的读书小明星。

4、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了不起,就瞧不起大松树,小松树这么骄傲,大松树听了有什么表现?(出示“没有回答”)

5、其实,大松树心里非常明白,小朋友都很聪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树心里怎么想的!

①同桌讨论。

②汇报交流。

【让孩子们自己置身于故事中,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展开想象,不但有益于他们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他们人生处事的指点。】

四、学习第三段

过渡: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都没有去理会,他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又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

1、课件出示句子:“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2、读读风伯伯的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1)“比”“高多了”

a、我们来比一比,大松树和小松树到底谁高,谁矮?(课件演示)

b、引读,师:原来,大松树比小松树——(生)高多了。

C、高出了许多许多!再读句子。

(2)“看得远”“托起来”

a、小朋友会做托的动作吗?试一试。

b、看!大山爷爷是怎么把小松树托起来的。(课件演示“托”的过程。)

C、现在我们知道了,(出示填空)小松树能看得远,是因为 。

3、你觉得风伯伯对小松树说话的时候态度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①摸着――-动作

②风伯伯称呼小松树孩子。

③风伯伯笑眯眯的,和蔼可亲。

4、真是一位亲切的,和蔼的风伯伯,谁来读读风伯伯的话?

五、学习第四段

1、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怎样呢?

2、出示句子:“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1)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

(2)“惭愧”是什么意思?小朋友,当你犯了错误,你会觉得怎么样?

(3)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

(4)看——图中的小松树的动作和表情,他多惭愧,多难为情呀。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

(5)齐读句子,再次体会小松树当时的难为情。

六、拓展延伸

1、这时小松树会想些什么?

2、请你代表小松树,再给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让学生以小松树的口吻对大松树说话,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品德教育。】

3、是啊,是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起来的,小松树想明白了。小朋友,你们是怎么想的?

4、现在,小松树变成了一个既有礼貌又很谦虚的好孩子。小朋友,你们也要记住: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骄傲自大,要学会谦虚。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七、作业设计

完成语文《补充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一、以学生为主体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本堂课中,从导入到导读课文,从朗读内化到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个理念。通过让学生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表演朗读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每学一段,我都让学生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在学生的理解中加以适当地引导,从而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整堂课学生都能自信地读、说、演,尽情地去体验,积极、愉快地参与着学习。

二、以朗读为主线

有感情地朗读是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我将读的练习贯穿在整个过程,使学生经历了语言的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课堂上我设计了多种促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读、小组读等,每次初读时和学完一个自然段后,我都叫学生捧起书读,让学生熟悉课文,牢记课文。课堂上书声朗朗,学生发言积极。

三、主要不足:课堂评价还不到位

有的评价没有针对性,没有指出学生的理解和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性和操作性不强,所以学生对一些句子的理解和朗读还是停留在原处。如“喂”的朗读,既要读出小松树的没礼貌,又要根据大松树和小松树的位置特点朗读,学生的朗读就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