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文导入环节

大家瞧,这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这儿长着两棵松树。

出示句子“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这句话中藏着两组反义词,找一找。(上下,大小)

通过两组反义词为松树找到家。(上台贴图)

抓住两组词,进行朗读的指导。

出示课题,读,指导生字“松”的书写,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简笔画,贴图的形式为学生创设学文的情境,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和接受水平。利用书本中的已有信息进行课文的导入,在不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课堂的效率。

达成目标:反复朗读第一自然段,能明确大小松树的位置。

2、生字词教学环节

(1)听读故事,故事中除了有小松树和大松树,还有哪些人物形象?

爷爷 伯伯 孩子 ——称呼 轻声

(2)回答 摸着 托起来 低下头 ——动词

出示相应句子: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谁托起谁?做动作理解。相机教学生字“托”

(3)呀 哇 呢 ——语气词(常和感叹号,问号连用) 轻声

出示相应句子: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设计意图:分类进行词语的学习,讲究高效,根据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教学。在教学生字词时,穿插两组句子的练读,一是在语境中理解“托起来”的意思,二是抓住语气词进行学习指导。

达成目标:

借助拼音读准“喂、惭愧、呢、松树、孩”等字词的读音,注意读准文中的轻声词,如“孩子、伯伯、爷爷、地方、朋友、托起来、低下、呢、哇、呀”。重点读好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二句话,第三自然段的第三句话。进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上下文及教师的讲解,初步理解“托起来、惭愧”等生词的含义。

感受感叹号和问号在二三自然段中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课文教学环节

(1)分小节朗读课文,夸夸他们。

(2)下面让我们走近小松树和大松树的身边,听听他们之间的对话。

(3)学习第二小节

一读:抓住关键词语:很远很远 想象说话:小松树会看见什么?他为什么能看得远?

抓住关键词语:长得多高哇 理解站得高看得远。

二读:体会小松树说话时的语气。(骄傲)

指导体会小松树的不礼貌,看不起大松树。(喂,你呢)

三读:表演读。

大松树没有回答,他会怎么想?

设计意图:理解小松树的话,体会人物的感情是全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帮助孩子建立一二两句话之间的联系,感受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能模仿朗读表演。体会大松树的内心活动,开放学生的思维,肯定答案的多元化。

(4)学习第三小节

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他会怎么做,怎么说呢?指名读第三小节。

看图感受风伯伯的和蔼可亲,笑眯眯的,摸着小松树的头。指名读风伯伯的话。

比较:多高哇 高多了 究竟谁高? 借助贴图帮助理解,相机教学生字“多”。

读风伯伯的话加深理解。

(5)学习第四小节

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心里会怎么想?理解“惭愧”一词。

出示句子,补充升华主题。再读风伯伯的话。

达成目标:

通过“喂、你呢”等词语,体会小松树的骄傲。观察第二自然段第一句中逗号的位置,适当停顿,读出小松树目空一切的神情。通过“摸着、孩子、呀”等词语,感受风伯伯的和蔼可亲,体会风伯伯说话时的语重心长。

分角色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并对比小松树的目空一切和大松树的“没有回答”,明白小松树惭愧的原因。懂得做人要谦虚,不可骄傲自满。

4、复习生字教学环节

出示9个生字。这儿只有这两棵松树,他们太孤单了。我们来种松树吧!只要你读准了字音,就能种上一棵松树,我们快来试试吧!

生字归类: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全包围结构

写字指导:孩 爷 新偏旁,借助偏旁理解字义,指导书写

达成目标:

学会本文的9个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围字框、子字旁、父子头。重点掌握“多、呢、答、孩”的写法和笔画顺序。知道“孩”中有三撇,“答”中间有一横。两条绿线中的二类字只识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