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平军向东南进军时,曾国藩的湘军包围了安庆。安庆是太平军和皖北捻军进行联系的纽带,也是保障天京、保证粮食供应的战略要地。为解安庆之围,太平天国决定由陈玉成、李秀成分兵两路攻武昌,以牵制湘军回援。陈玉成率北路军从安徽入湖北,于咸丰十一年二月攻克黄州(今黄冈),逼近武昌。武昌城内一片混乱,湖广总督官文惊慌失措,官员纷纷逃遁。当时在汉口租界的英国参赞巴夏礼为阻止太平军进攻武汉,赶到黄州会见陈玉成,声明要保护武汉的商务,太平军“必须远离该埠”。由于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加上李秀成大军迟迟不来会师,安庆形势又日益吃紧,使陈玉成放弃进攻武昌,回师救援安庆。李秀成锐意经营苏南、浙江,对救援安庆抱消极态度。直到咸丰十年十月,因江西、湖北一带的大批起义群众要求参加太平军,他才以招兵西进为主要目的,留下主力部队防守苏州、常州,自己率领一部分太平军从皖南经浙江进入江西。咸丰十一年五月进兵湖北,前锋攻占武昌县。李秀成在兴国会见了英国驻汉口领事金执尔(W.R.Gingell),金执尔加以阻挠和恐吓。当对陈玉成已从湖北折返安庆,李秀成终于放弃了进攻武汉的计划,率军从湖北撤入江西。

太平军攻武汉、保安庆的战略决策未能实现,曾国藩认为已无后顾之忧,于是集中兵力围攻安庆。陈玉成屡次组织援军,在安庆外围与湘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终于未能与城内守军汇合。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861年9月5日),安庆失守。从此太平天国在上游的重镇尽失,天京已无屏蔽。同治元年(1862),陈玉成在庐州与清军激战三个月,突围至寿州,不幸被俘,五月初八日(6月4日)在河南延津英勇就义,年仅26岁。

当陈玉成等部太平军与湘军争夺安庆时,李秀成、李世贤的军队由江西入浙江,到咸丰十一年九月间,先后攻克金华、处州(今丽水县)、严州等城,控制了浙江中部。李秀成进兵攻克临安、余杭,围攻杭州。十一月,太平军攻破杭州城,巡抚王有龄自杀。李世贤部黄呈忠、范汝增也于同月攻克重要港口宁波。浙江和苏南成为太平天国最后两三年中的主要根据地。

苏浙地区,太平军和乡官的成分严重不纯。充任乡官的除劳动人民外,有流氓无产者,还有大批地主、士绅和依附地主阶级的人;新参加太平军的,有会党队伍,有土匪、地痞、流氓,还有大批清朝的败兵溃勇。太平军队伍被严重腐蚀,烧杀掳掠、虐待百姓、逃亡叛降的事件经常发生,一些将领也在蜕化变质。

苏、杭是地主阶级势力比较强大的地区,他们采取各种手段顽抗太平军。浙江诸暨的地主包立身纠集了一两万人的团练武装,盘踞包村半年多;湖州举人赵景贤率团练据城困守,历时近两年。在苏南地区,团练武装的重要首领有:苏州的徐佩瑷,常熟的庞钟璐,无锡的华翼纶、杨宗濂,江阴的王元昌等。太平军对这些地主武装往往满足于招抚,结果使地主武装得以保存下来。徐佩瑷等人表面上打着太平天国的旗号,暗中仍受清朝官员的接济和指挥,并拉拢太平军将领熊万荃、钱桂仁、骆国忠等,组成一个叛乱集团,策划在苏州一带发动叛乱。阴谋暴露后,徐佩瑷等被处死。

太平天国后期虽然开辟了苏浙根据地,但在这些地区内存在着复杂的矛盾斗争和严重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