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的情绪稍稍平静时,我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使妈妈接受“我”的请求?学生沉思片刻后,说:“要有礼貌!”“学会关心她”“动脑筋,想办法”我问道:“想什么办法呢?”生:“让妈妈相信我长大了”,“让妈妈相信我真的能做好”……学生的总结就是我要向他们揭示的本课目标,这是他们在完成生活任务时领悟到的学习任务,学习到的口语交际技巧,我为他们喝彩。学生很会听,在他们表演时,我一直在肯定他们,学生在这激励性的评价中,学会了说服家长,完成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接着,我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还想干哪些家务,但爸爸妈妈不允许做的?”生大吐苦水:“我要洗碗,爸爸怕我打碎”“我想擦桌子,妈妈怕我擦不干净”“我要拖地,妈妈说我拖不动”……很快,学生说出许多生活中的难题,我不失时机地说:“现在就让我们选一个难题,找个好朋友一起演练演练,好吗?”顿时,教室里热闹极了,有位学生还及力邀请我当“妈妈”,和他演练“拖地板”。大家说着,演着,不知不觉中,下课的音乐声响了,有的学生向我报告:“老师,我还没说服妈妈呢!”“老师,爸爸答应我了。”我示意孩子们停一下:“今天回家,试一试,看看你们的家长能不能答应你们的要求,明天把结果告诉我”。这节课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结束了。

三、我的思考

看得出,今天的口语交际课是他们所喜欢的,课外的学习任务也是他们愿意去完成的。第二天,我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孩子说服家长,第一次动手干起了家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有几位孩子嘟着嘴埋怨家长不讲理,无论自己怎么有礼貌,怎么耐心地说都没用,我和其他孩子利用课外时间帮他们找原因,想办法,让他们不灰心,只要用感人的语言去打动父母的心,最后,父母一定会被说服的。

在这节课中,我安排了三个环节:课始,交流课前调查创设问题情境;课中,师生互动,想办法说服“妈妈”;课末,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学习有礼 、有效地说服父母。在演练过程中,家长要阻止学生干家务,孩子要说服家长让自己干家务,不但要说得有“礼”,还要说得有“理”,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40分钟的口语交际课虽然结束了,但“该怎么办”这一主题远远还没有完成。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碰到“该怎么办”这样的难题,还需要不断的历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强调的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在于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实践只要达到交流思想,信息的目的即可,教学中的口语交际实践,还具有特定的发展实际能力,培养交际态度等教学目标。“学会”是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的任务,是“历练”的目的。口语交际课是让学生亲历具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不会”到“会”,从“不善于”到“善于”。

由此,我想到了《窗边的小豆豆》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校长让孩子们在吃饭前说说话,有的孩子觉得有话可说,一个孩子觉得“没什么可说的”,这时校长坐在这位学生的位子上,耐心地以一句句“然后呢,然后呢”启发那个孩子说了自己早上起床到学校上学的事,最后校长先生说:“很好啊。就这样,大家都知道你在早晨起床了,并不是说了有趣的事情,或者令人发笑的事情才了不起,而是像你这样,本来觉得‘没话说’的找到了可说的话,这才是最重要的”。从校长先生的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善于”到“善于”的发展轨迹。由此可见,口语交际课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是学生解决生活难题、实现学习任务、提升思想情感、意志、品质的过程。在这种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里,学生不但乐于表达,勇于表达,而且优于表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