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课本第117~118页例1,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第1~4题。

学习目标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课文讲解

例1,两种类型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1)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计算。(2)森林和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对比,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计算。

突出解决两个问题:①运算顺序。②有两种通分方法,或分步通分,或一次通分。通过对比,进行算法的优化;通过对比,进行环境教育。

辅导精要

例1,读题,理解其逻辑关系,地貌=森林+草地,公园面积=森林面积+草地面积,森林面积=乔木林面积+灌木林面积。

(1)读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下划线,并想到两数相比,用减法计算;“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下划线,并想到公园面积是1,平均分成几分。理解统计表中的数据,根据问题列式1/2+3/10-1/5。

让孩子先说一说运算顺序,他可能直接掌握的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迁移到分数加减法运算中来,说: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这时,家长可反问,让他把思路说出来。

让孩子尝试计算,可能分步通分,也可能一次通分,他自主选择。如果选择分步通分的,可问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让他学会一次通分。

通分时,观察分母:10是2、5的倍数,所以LCM(2,10,5)=10。

通分后,只要把分子从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3-2”就可以了;即1/2+3/10-1/5=5/10+3/10-2/10=6/10=3/5。答: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3/5。森林的作用还大得去了,过渡到例2。

(2),读题,理解题意:下雨时,森林将降水量的7/20储存为地下水,降水量的1/4转化地表水,降水量的2/5转化其他方式。计算7/20+1/4+2/5=7/20+5 /20+8/20=1,“1”是全部的降水量。读问题,裸露的地面是指没有种树也没有种草的地面,在“降水量”注“1”。让孩子推理列式,可能列出 1-11/20-2/5,也可能列出1-(11/20+2/5)。

问:你会计算吗?让孩子尝试计算,即:

1-11/20-2/5=1-11/20-8/20=1/20。

1-(11/20+2/5)=1-(11/20+8/20)=1/20。

让孩子说思路:或者把分子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或者把分子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果孩子用第一种方法列式计算,要引导他再用第二种方法列式计算。

阅读课文,把“森林与乔木林、灌木林”连线,把“公园面积与彬彬、草地”连线,“从左到右算”下划线,并与算式中相应的部分“5/10+3/10”连线,把小萍的方法中“=8/10-2/10”删除。在“森林”行添上“+、=1”,在算式注“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比较降水量的转化情况,地表水是形成洪涝灾害的主因;森林把降水储存为地下水,减少干旱,也可防洪防涝。

分数加减法混合计算,按递等式方法书写,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做一做”。让孩子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注意运算顺序。

习题解析

第1题,基本练习。让孩子独立完成,注意提高正确率。家长应关注两点:①运算顺序对吗?②书写美观吗?

第2题,解决问题。读题,想像出三角形的形状,也可画出草图标上数据,列式计算是1-1/4-3/8=1-2/8-3/8=3/8(m),或1-(1/4+3/8)=1-(2/8+3/8)=3/8(m)。答:第三条边长3/8m,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第3题,解决问题。理解题意,在“共用去10小时”注“1”,平均分成5份,路上用去1份;平均分成10份,吃饭与休息占3份。总时间=路上用去的时间+吃午饭与休息时间+游览的时间。列式计算是1-1/5-3/10=1/2,或1-(1/5+3/10)=1/2。注意:10小时不参与列式。

第4题,解决问题。理解题意,单位:m,指海拔500m以下是低丘、平原,海拔500~1000m是低山、丘陵,…,让孩子说出每个统计项目。“海拔在1000m及 1000m以下的面积”下划线,与表中的统计项目连线;“海拔在1000 m以上的面积”下划线,也与表中的项目连线。

还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所处的社区属于哪种地形。

在“国土面积”注“1”,理解每种地形的分数的意义。

(1) 4/25+19/100=16/100+19/100=7/20。

(2)1-7/20=13/20,或7/25+9/50+19/100=28/100+18/100+19/100=65/100=13/20。

(3)可把两种或几种地形合并,提出加法的问题;也把两种或几种地形相比,提出减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