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人的精神生命的载体,字里行间飞扬着作者的灵性。学语文的快乐便在于走进文本,在作者为我们创建的文字天空中畅游,与作者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去领悟文字之间蕴含着的浓“情”,去细品文字本身散发出的纯正语文味。今天,张老师为我们呈现的《雪》便是一节“味”正“情”浓的语文课。

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渲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和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应该说,“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也大力倡导我们语文老师一定要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切不可荒了自家的园,种了别人的田。

“语文味”是咀嚼出来的。咀嚼什么?当然就是好词佳句。朱熹说过:“读书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音韵和谐、情文并茂。语文课堂上,值得反复体察、推敲、品位的语言点比比皆是,如能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听其声、辨其味、触其心跳,必能使学生领略到汉语言文字本身的独特魅力,也必能充分享受到品之乐趣。张燕老师的课就让我领略到了这种“语文味”。细细想来,主要基于张教师对文本的准确把握与巧妙处理。

一、深入地解读文本

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雪》是一首动人的咏雪诗,它是鲁迅《野草》集里的佳作,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每当诵读它的时候,总觉得是一种强烈的美的享受。

首先让我们走近作者,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面对凛冽的朔风,漫天飞舞的雪花的壮美之景,引起了鲁迅美好的回忆和辽远的遐想。此时,作者生活的北京正处在段祺瑞政府的统治之下,于是,十八天后,作者创作了这篇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富有哲理的散文诗《雪》。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