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是一节扎实有效的课,可以说是“实”中求“动”,“动”中求“新”,实而有效,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整节课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生在知识的冲突与疑问中探索、习得新知。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师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这一具体情景引入,让学生自主寻找信息,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联系中进一步解决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最后拓展应用中解决人体中水分含量的等生活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到了学数学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教师能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组内思想的交流碰撞,解决学生思维的疑点和认知上的冲突。课堂在学生列竖式计算时遇到了一个数乘百分数的计算,这是学生以往学习中没有遇到的,这时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怎么解决?这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索与交流,从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部分,也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强,能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在此,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建构过程,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学生不仅学会了基本知识,也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与人合作,体会了一定的数学基本思维方式。

3、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本节课注重从旧知迁移新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通过解决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逐步引入到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新知探究。教师合理地找到了新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鼓励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自己发现学习新知。通过情景问题,在引导中不断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也是一节真实的课,真实的课首先是一节待完善的课。这节课也存在以下遗憾:

1、新课标要求教师的课堂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当然体现它的一点就是在时间分配上,教师虽然想放手,但是不愿放手,教师说得多,急于求成,急于告诉学生,学生的探索和交流时间与教师的引导比起来,还是有点多。数学教学,就要给学生多一些机会,多一些体验,多给学生制造矛盾与认知冲突,让学生去探索,多给学生空间,多留下时间,让学生去创造,这应该是教师和学生所共同追求的。

2、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扬情”,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是兴致勃勃,不是有信心、满足地去学习,而是比较平淡地去接受知识,没有把“要我学”推到“我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