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电子白板展示套圈情境图——学校的游戏节又开幕啦!看男、女生正在分组进行套圈比赛!

然后依次展示三组不同套圈结果统计图,让学生讨论:男生套得准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些?

男、女生人数相等,而且每人套中的个数也相同。

白板展示图一

发现:男、女生人数相等,可以比套中的总个数。

得出结论,电子白板出示——女生套得准些。

男、女生人数不相等,但每人套中的个数相同。

白板展示图二

发现:比套中的总个数不公平,人数不相等,可以比每个男生和每个女生套中的个数。

得出结论,电子白板出示——女生套得准些。

男、女生人数不相等,每人套中的个数也不相同。

白板展示图三

发现:男女生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每人套中的个数也不相同,比每个男生和每个女生套中的个数,也不合适。

【说明】第一环节,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游戏(套圈比赛)出发,借用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了三组同学的套圈成绩统计图。由于白板优势,能让统计图更直观、形象、具体地把套圈结果情况展现在学生眼前!有利于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索 理解“平均数”

1、“移多补少”,直观揭示平均数的意义。

学生在自主讨论和老师引导下发现:只要把男生套中的匀一匀,让每个男生套得一样多,把女生套中的也匀一匀,让每个女生也套得一样多,然后再比,这样就公平了!

揭题——匀一匀以后变得同样多的数,我们数学上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平均数(板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平均数。

(1)找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指名把男生套中的小方块在电子白板上移一移,就是匀一匀,让每人套中的个数一样多。

师:象这样把多的匀给少的,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每个男生套中的个数变得——同样多(白板展示同样多的虚线),这样的过程我们把它叫做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我们把经过移多补少后得到的同样多的这个数——7,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追问:这组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几个?(7个)真的是每人套中7个吗?(不是)是平均每人套中7个。看看实际情况——移多补少前后两图进行对比,发现实际上有套中7个的、9个的、5个的。

追问:这个7可以表示什么?(表示这组男生套圈的整体水平)

小结:男生组套圈的整体水平可以用平均数7表示。

(2)找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指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在电子白板上匀一匀,让女生每人套中的个数一样多,找到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6。

追问: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几个?(6个)这个6是真的每个女生套中的个数吗?看看实际情况——移多补少前后两图进行对比,发现实际上有比6个多的,也有比6个少的。

追问:这个6表示什么?(“移多补少后”的结果;6表示这组女生套圈的整体水平。)

2、揭示“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师:刚才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找到了男、女生套圈的平均数,还有其他方法找到男、女生套圈的平均数吗?

生独立计算,交流。

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平均数:7+9+5=21(个), 21÷3=7(个)(师随机板书)

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平均数:10+4+7+3=24(个) 24÷4=6(个)(师随机板书)

3、比较两种方法得到的平均数

师:用计算的方法算出的平均数和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找到的平均数结果一样吗?(一样)说明平均数是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

小结:在“移多补少”的过程中,人数不变,总数不变,所以我们可以用先求和再平分的方法算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板书:“求和平分”)

师:电子白板展示——这组是男生套得准些!

【说明】这一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电子白板的优势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亲自在白板上移一移小方块,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让静态的统计图变成动态的,让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可感知的物象。在这样直观的操作活动中,学生亲身经历了“移多补少”全过程,不仅让学生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相信他们对平均数的认识也一定清晰又深刻。电子白板介入教学的策略,解决传统课堂上老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践应用 深化理解

过渡:学校为获胜的同学准备了奖品。

1、初步应用。

电子白板展示——3个笔筒分别放着6、7、5枝笔,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

学生可能一:上前用“移多补少”移一移找到平均数6。

可能二: “求和再分”方法算出平均数6。

2、对比提升:

电子白板展示——5个笔筒分别有9、1、3、5、2枝笔。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

学生可能一:用“求和再分”方法求出平均数4。

追问:为什么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了?

【说明】这组练习两个对比题的设计,目的让学生体会到,尽管“移多补少”的方法直观、清晰,但如果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有多个时,这时就没有优势了,要用“求和平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地方法找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提升内化

过渡:为了渲染气氛,学校用三种颜色的彩带装饰校园。

(1)估估算算,理解平均数的取值范围

14厘米 24厘米 16厘米

电子白板展示——

估一估: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师:它们的平均长度有可能是14厘米吗?(不可能)为什么?有可能是24厘米吗?(不可能)为什么?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最后的精确结果,我们可以肯定它们的平均长度比14厘米长,比24厘米短。

电子白板展示——用虚线表示平均数的取值范围(14~24之间)

学生动手算一算,验证猜想:14+24+16=54(厘米) 54÷3=18(厘米)

用虚线标出平均数的位置。

(2)感受数据变化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17厘米 24厘米 16厘米

电子白板演示——

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还会是18厘米吗?

学生估计。

14厘米 18厘米 16厘米

算一算,验证:17+24+16=57(厘米) 57÷3=19(厘米)

电子白板演示——

估一估:它们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算一算,验证:14+18+16=48(厘米) 48÷3=16(厘米)

三幅图平均数的取值位置。

电子白板演示——

观察比较三组彩带的平均长度,发现了什么?

预设:1、平均数在最大和最小的数之间;

2、其中一个数变大,平均数就变大,其中一个数变小,平均数就变小。

【说明】这里借助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了三组对比练习,不仅让练习的密度变得更大,而且学生能随心所欲地操控界面,能清晰地看到一组数的平均数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并深深体会到数据变化引起的平均数的变化趋势。

四、走进生活 合情推理

练习九第1题

电子白板展示——

师:你能用今天学到的平均数知识对他说些什么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

水下情形

电子白板展示——

引导学生想象:小明如果在90厘米的地方,水大概到他身体的哪个部位?如果在110厘米的地方呢?如果在200厘米的地方呢?

【说明】这个环节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同时通过电子白板再现了水下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以上的课堂,我成功的将多媒体的白板技术运用到“认识平均数”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凸显电子白板在“认识平均数”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平均数

移多补少

求和平分

7+9+5=21(个) 10+4+7+3=24(个 )

21÷3=7(个) 24÷4=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