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背诵简称歌,了解这些简称代表了哪个省、市或自治区,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体会祖国的广大辽阔。

2.按笔顺正确书写“返”“越”“处”3个字。注意写好这几个字的捺。

3.大致了解8个成语的意思,熟记8条成语。

4.背诵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结合图画,了解大概意思,体会古代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

5.背诵简称歌,了解这些简称代表了哪个省、市或自治区,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体会祖国的广大辽阔。

6.回忆过春节的情形,并按要求介绍给大家听,根据图意说说春节的习俗,了解中国春节的习俗,学习成语,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难点: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能根据简称说出相应的省、市、自治区。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背诵简称歌,了解这些简称代表了哪个省、市或自治区,理解带简称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熟记简称歌,掌握这些简称代表了哪个省、市或自治区。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 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都有简称,看看它们的简称有什么特点?

4.学生归纳:有的直接取了名字其中的一个字,有的则是另外取的。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老师补充与简称相应的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名称表。

我国各个省份简称

辽(辽宁省)吉(吉林省)黑(黑龙江)蒙(内蒙古)

冀(河北省)晋(山西省)陕(陕西省)宁(宁夏回族自治区)

鲁(山东省)皖(安徽省)苏(江苏省)浙(浙江省)

渝(重庆市)沪(上海市)津(天津市)京(北京市)

豫(河南省)鄂(湖北省)湘(湖南省)赣(江西省)

台(台湾省)闽(福建省)滇(云南省)琼(海南省)

川(四川省)黔(贵州省)粤(广东)桂(广西壮族自治区)

甘(甘肃省)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藏(西藏)青(青海省)

港(香港)澳(澳门)

5. 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 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老师说简称,学生说全称。也可以同桌互查。

二、 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京剧、沪剧、川剧、豫剧。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沪宁高速公路、陕甘宁边区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写好钢笔字(“返、越、处”三个字)注意写好捺画。

2. 大致了解8个成语的意思,熟记8条成语。

3.背诵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结合图画,了解大概意思,体会古代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背成语,大致体会成语意思。

2.了解《夏日田园杂兴》大概意思,体会古代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写好钢笔字

1. 看看写的字。(“返、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 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返”字一捺走势平缓;“越” 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

4. 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 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 熟记8个成语。

(1)出示8个成语,学生自读。指名读,正音。

(2)说说这8个成语跟什么有关?引导学生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和插图加以理解。

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3)选择适当的成语填空。

早晨,下了一场大雾,远处的小山、房屋( ),看不清楚。

听了众人的夸奖,他洋洋自得,昂着头,微闭着眼睛,真有点( )了。

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真是( ),好一幅大自然的美景。

(4)小组合作练习背诵。

2. 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 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 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 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 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 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让学生想说、让学生会说)进行口语交际。

2.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有话想说,让学生有话会说。

3.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质量,训练学生说话要有序,要努力说具体。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欲望,训练学生说话有序,并努力说具体。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课前回忆自己是怎么过春节,上网搜索春节的有关习俗。2.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谈话揭示话题:快乐的春节。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分小组讨论:今年的春节,你过得好吗?

回忆春节中的情景,谈谈你过春节的感受。

(2)用投影出示教材中的五幅图,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五幅图的内容。

(3)选取五幅图中任意一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准备进行口语口述(要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事来说,才能说得生动、具体。

三、练习。

(1)引导学生按照顺序,抓住重点来说(选择其中一幅图的内容出示主要顺序,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打好腹稿。)

(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练习口述。

(3)任意上台练说,同学评议。

(4)同座位互说。

(5)教师也可采用聊天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打开生活积累的仓库。

四、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口述进行点评。

(2)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练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小结。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春节的习俗就包括了饮食文化、音乐艺术、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内容。其实,我国还有很多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我们可以从课外多了解,拓宽视野。

六、补充介绍: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漳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漳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漳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春联欣赏:

春风送福 喜气临门

春回大地 日暖人间

门门喜气 户户春风

大地春光好 长天晓日红

岁岁皆如意 年年尽平安

江山千古秀 社稷万年春

腊尽千门暖 春归万物苏

一年春作首 百事国为先

江山万里如画 神州四时皆春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