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认识体积单位

1、认识1立方厘米。拿出手中的小正方体,测量发现他们的棱长都是1厘米,我们规定: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厘米3 ,记作:1cm3

实际运用:

(1)想一想,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是1cm3

(2)完成练习题1:下列图形都是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搭成的,分别求出它们的体积。

(3)用体积为1cm3 的正方体搭出体积为6cm3 ,10cm3 的长方体,想:如果100cm3 ,1000cm3 可以怎么搭?

学生先通过动手操作,对体积和长宽高关系有初步概念,在此基础上想100cm3 ,1000cm3会是什么样子,通过想像,他得出1000cm3可以摆成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并请他们想一想这个正方体应该有多大?这样做不但可以从1cm3得到1dm3,还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2、认识1立方分米。

我们规定:棱长为10厘米,也就是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分米3 ,记作:1dm3

实际运用:

用手比划一下,你想象中1dm3的有多大,再拿出1个体积为1dm3的,验证同学们想象中的1dm3是否一致。

想一想,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是1dm3

3、认识1立方米。

我们规定:棱长为10分米,也就是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米3记作:1m3

想一想:1米3会有多大?生活中你认为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会是1m3

验证:在墙角利用卷尺搭出了一个的正方体,并请了14位小个子同学站在里面。用形象化的方式让同学们理解并记住1m3 到底有多大。

先猜想,再验证, 是为了更好的在孩子们脑中形成的1m3表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通过搭1m3正方体的实际操作,很多孩子改正了自己原来的不正确认识,形成认知冲突,记住知识点。如很多孩子都认为讲台的体积比1m3大很多,有的甚至认为讲台有3m3,但是通过对的模型构建,很多孩子改正自己过于保守的估计,知道讲台的体积是差不多1m3。1m3是比较大的,里面可站得下14个人呢。让他们印象深刻。下课后我问了一个空间能力不是很好的,问他这张桌子的体积有没有1m3,他马上说肯定没有1m3,因为1m3可以容得下14个人呢,这点肯定不行。说明这种方法还是帮助了一部分同学理解并记住了1m3到底有多大空间。

二、认识容积单位。

观察带来的饮料瓶,容器上一般用什么单位表示?1升、1毫升究竟表示多少呢?他们和体积单位有关系吗?

出示1亳升的水,请同学想一想,我把水倒在体积单位里,倒在哪个会是差不多?

得出:

1毫升=1立方厘米。

把1升的水,倒到哪个体积单位里会是刚刚好呢?

得出:

1升=1立方分米

实践操作:

1毫升大约能滴几滴呢?

掂一掂你手中多少毫升的水大约有多重?

三、完成书本练习

四、课后观察: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分别是1cm3 1dm3 1m3

记录一些容器的容积有多大?

测量自己喝水的杯子大约是( )

本节课我比较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体积单位的大小模型的构建,希望能通过大量的操作和观察,能帮助他们建立起基本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