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学者根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和《国语·鲁语》的记载,认为社起源于男性祖先崇拜,并且认为社神与稷神不同。这是应该补充讨论的。兹引《左传》和《鲁语》原文如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日柱,为很,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水土,故祀以为社。

这两条材料,基本内容相同,大约写成于春秋战国之际,上距母系氏族已六七千年了。按照人类学家的说法,先有母系氏族而后才有父系氏族,因此《左传》与《国语》的记载至多只反映母系氏族进人父系氏族以后的情况。我们前引红山文化遗址的女神庙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因此它有更好的史料价值,自无可疑。甲骨卜辞乃殷代晚期之物,虽不到夏代但足以证明夏商周三代也还盛行社的崇拜。一种风俗习惯或所谓文化常常有顽固的延续性,并不因为朝代的改变而改变。但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已更加发展,随着婚姻制度的变迁,妇女地位已日益下降于男子之下,因此人们己渐渐淡忘了女性祖先崇拜,甚至认为社起源于男性祖先。

土、社本是一字,因此后土实际就是后社。共工氏有子曰句龙,句龙实际就是龙蛇图腾,所以它能发动洪水,也能平水土;烈山氏之子曰柱,还能“殖百谷百蔬”,因此他亦即社神,实际也就是田正,即农业之神。周继夏商建立国家,稷即小米,传说周的始祖弃以后才开始种植于西北黄土高原,因此便尊他为田正,农业之神。由此可知社神与农业之神实际是一回事情,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我在前面引《云汉》:“祈年孔夙,方社不莫”,《甫田》:“以社以方,我田既臧”,证明卜辞于东南西北祭社,土应读为社字,它同时证明社神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因为据人类学家说,原始农业本来是由妇女发明、经营的,后来农业更加发展,才让位于男子。

远古时代原始人不但相信由男女配合而产生人类,而且相信天(上帝)与地互相配合而产生万物。《易》之一书充分地发挥了阴阳之说,就是为此。《系辞》说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即**。生长,亦即生命。请允许我更举西伯利亚、马尔他及苏联境内所发现的妇女像,她们都是两万年以前的原始人用象牙雕刻而成,其共同的特点是都有丰满的乳房、肥大的臀部腰部和腹部,而其两肢却是一个尖锐的锥子形。据人类学家推断,它们是插人土中,以祈丰收和增产的。这不但可以证明女性崇拜约两万年以前就已经开始,而且证明妇女就是农业的发明者。

我国云南澜沧江附近的佧佤族,早已进人父系社会,农业也有相当发展,但是他们在春耕前还保留着祭祀女性祖先的风俗,常掠取汉人多须的老人的头作为牺牲品。据说多须就是象征来年的增产与丰收。这一风俗同西伯利亚、马尔他人以妇女像埋人土中预祝增产丰收一样,不过不是妇女像而已是多须的老人了。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贵族与平民发生等级分化,大概平民仍旧祭祀社神(即后世之土地庙),而贵族只祭祀男性祖先于宗庙,这样社与宗庙也就分化为二,以致渐渐形成对立的趋势。但是当时的国家是建立在众多的社的基础上,因此宗社、社稷也就成为国家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