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昆明,拳台。

身高1米55的他,体重不足49公斤,站在拳台,凌厉的眼神却始终发出一种霸气。这种霸气让对手胆怯。几个小时后,当他身缠银腰带,被高高举起时,他有些恍如隔世。

那一年,他17岁。也是在那一年,他职高辍学。此时的他恐怕做梦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他会成为挑战世界职业拳王的中国第一人。

在离家100多里的地方,有一个黑矿, 17岁的他开始了自己辍学后的人生。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能挣到10块钱。弯曲着身子在黑矿里推矿车,矿车上也有一盏矿灯,随着他的步伐晃荡。在这里危险随时降临,自己的命运如灯光般左右摇摆,他却不知如何躲避,更没想过自己的未来,直到2000年表哥从昆明回到家乡。

在这座中越边境的苗寨里,学过搏击和拳击的表哥成立了寨子里的第一支拳击队,指挥他们寻找能用的木材,就地搭建了擂台。每天劳作之余,他就跟着表哥在这里学拳。除了拉煤,他还与表哥一起种过香蕉,也做过别的工作,然而都做不久,也赚不到钱,只因他的矮小。

身体是父母给的,命运却是自己闯的,他要让生活过得更好,为了家人,为了自己。学拳的日子里他感觉到了自己对这项运动的热爱,他忘不了自己打出的那第一记拳,此时的他悄悄存下了一个在众人眼中遥不可及的梦想。

村边的擂台成了他梦想起程的地方,边做苦力边练拳的生活如流水一般,没有训练器械就自己动手制作:一根木头穿起两块大石头就是他锻炼用的杠铃,布袋装满沙土就是沙袋。艰苦的条件并没有影响他的习武热情,倒是村里的流言蜚语让他为难了一阵子。“你又不是天天打架,练这个也不顶饭吃,有什么意思嘛?”寨子里长辈们的议论让他犹豫了。

2006年,在马关县新华书店徘徊的他无意间看到了一本名叫《拳击与格斗》的杂志,其中一篇介绍云南楚雄拳手徐从良的文章让他如获至宝,他觉得自己的境况和徐从良很像,通过了解徐从良的经历,他似乎也看到了希望。他能,我也能。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