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数据世界

1.通过熟悉的事物从多个角度感受大数,能够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

2.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3.了解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并尝试收集一些数据。

4.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内容建议教学课时数:

数字的用处

1.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体会数字在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

2.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一个“编号”中某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正负数(一)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正负数(二)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体会“0”是相对的。

2.会画折线统计图描述事物的变化情况。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数据世界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大数的意义、估算、收集数据等内容。本节内容的目的不仅仅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回顾和加深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能对生活中遇到的数据自觉地、合理地加以解释,这一意识和能力对于现代社会的公民是重要的。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更为适合学生的情境,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大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专题选择了“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的情境。教材围绕这一情境提出了数据“500 万人”,500万人有多少,500万人缺乏基本的生活所需意味着什么,教材为此提出了两个问题。(1)假如平均每人每天需要0.5千克的大米,那么,500万人每天大约需要250万千克大米。250万千克的大米到底是多少呢?这一问题关注的是 500万人每天所需的粮食,如何理解250万千克大米这个数据呢?教材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对大数的感受的过程,使学生在以前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我们往往将大数与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从多个方面去描述这个数据。教材安排了一个小组活动。当然,借助于学生熟知的事物来感受大数的方法还有许多,如下面的做法:250 万千克,也就是2500吨。如果一个学校有师生1000人,那么这些食物够这个学校的师生用5000天,约13年半;一袋大米重25千克,2500吨需要装10万袋,一辆卡车一次如果运100袋,那么,运送这些大米需要1辆卡车运送1000次…… 在这个问题的教学中,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估计大数的方法。因此在提出250万千克这个数据后,教师可以提出“这个数据到底是多少”“如果你要向别人说明这个数据,你准备怎么办”等问题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发他们的思考。在学生提出多个估计大数的角度后,教师可以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进行估计,并将教材中提供的活动有机地结合在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计算不是这一内容的主要目的,教学中应避免将这部分内容处理成单纯计算的活动。学生在计算时可以使用计算器。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