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折纸》。

教学目标:①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②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每人一张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一支彩笔。

实录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问题

1.1动手操作。

师:听说我班同学的折纸本领很强,现在我们进行一次折纸活动,你们高兴吗?

要求:用手中的正方形纸片:

①折一折:平均折成你喜欢的份数。

②涂一涂:涂出你喜欢的份数。

③说一说: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学生明确要求后,开始折纸、涂色工作,教师巡视。)

师:介绍一下自己设计的作品吧!

(3名学生拿着作品到前面介绍,之后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师:大家爱好不同,所以折纸、涂色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我们不能一一汇报,同桌互相说一说吧!

1.2发现算式。

师:观察黑板上的三幅作品,如果计算涂色部分合起来是多少,你可以列出哪些算式?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出)

12+3412+1634+1612+34+16

1.3揭示探究任务。

师:继续观察黑板上的每道算式,和同分母分数相比,它们的分母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每道算式中几个分数的分母不相同。

师:那可以称它们为什么样的分数?

生:异分母分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出课题)

点评:通过折纸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并在活动中提供学习素材,找出有代表性的分数,观察后列出算式。这样不仅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同时也使每一名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到数学的美。

2.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得出方法

2.1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运算。

2.1.1估算并尝试计算。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前三道算式中的一道,先结合作品图估计一下结果,再试一试如何计算,开始吧!

师:谁来汇报你是怎么做的?(教师随着学生回答板出算式)

12+34=

24+34=

54=114

12+16=

36+16=

46=23

34+16=

912+212=

1112

12+34=

24+34=

54

12+16=

36+16=

46

34+16=

1824+424=

2224=1112

12+34=

88+68=

108=54=

114

12+16=28

2.1.2感悟算法。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