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专业性质和专业化过程的特点来看,现代教师应当具有的专业精神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敬业乐业精神

敬业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发自内心的崇敬。任何一个做教师的人,应当首先对教师专业有清晰而独特的了解和认识,怀有强烈的尊严感。方能建立起坚定的专业信念,也才能对社会的各种评价做出正确的、理性的判断。

敬业还需乐业。乐业就是教师对自己有正确认识的前提下,对专业工作表现得从容自在、心甘情愿、毫不勉强。一个人一旦投入教师专业,就须不为物欲左右,不为名利所动,做到淡泊明志,清高有为,由敬业乐业而获得人生之乐。

2、勤学进取精神

教师是教育者,同时也应当是学习者。只有不断学习,积极进取,才能真正成为知识和文化的化身,也才能担当起培育英才的重任。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新知识、新观念、新理论不断涌现,教师几乎每天都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只有不断勤奋前进,把学习当做自己工作乃至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否则,如果学生对教师在知识方面产生怀疑,那么师生之间赖以建立多种关系的基础就会消失,这时候,教师也就不成其为教师了。

3、开拓创新精神

“教育即创造”,这是人们公认的原理。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教育对象千变万化,学生个性干差万别,时代发展对人的要求又日新月异。教师要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独特个体从蒙昧状态培养成社会所期望和需要的人才,绝不是靠按照某种程式的机械劳动可以完成的,而是要靠高度的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教师的专业工作,不允许教师墨守成规,也不允许教师一味地凭借个人经验,而要求教师敢于借鉴,勇于开拓,依据变化的情况,不断寻求适合教育对象的教育方案、方法和手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更科学、更完善,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

4、无私奉献精神

教育工作是非常细致、艰巨和复杂的,教师所付出的劳动,是任何量化的手段和指标所无法衡量的。这必然要求教师对教育工作保持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的表现,就是教师尽可能淡化功利思想,不斤斤计较物质享受,不迷恋于世俗浮华,不对个人利益患得患失。—切以育人为上,全心全意,把知识、智慧、爱心、时间乃至生命奉献给每一个学生。

5、负责、参与精神

教师的角色职能决定了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参与精神。负责精神的内涵:一是教师要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对每个工作环节一丝不苟,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认真负责,尤其是对差生,更要加倍爱护,不可随意淘汰放弃;二是教师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心国家发展,捍卫民族文化,主张社会正义,力辟歪理邪说。这种负责精神又必然要求教师具有积极的参与精神,即参与学生生活,参与社会生活。前者易被教师认识和强调,而后者则常被教师所忽视。有研究表明,一般教师对了解社会现象、关心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改善大众生活习惯等,并无多大兴趣;有许多教师恪守清高,通常不愿参与社会是非,也尽量避免外界干扰,保持中立,被称为社会的“陌生人”,角色较为孤立。这也是社会大众不了解或不理解教师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质上,教师是全体国民中的知识群体和文化精英。在一个时代中,教师是时代的前驱;在一个社会里,教师是社会的导师。因而教师又素有“国师”和“全民之师”的称号。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社会生活关心参与,对社会现象评论批判,对社会理想的追求,会构成一种潜在的、巨大的、动态的社会变革力量。尤其是现代学校的社会功能日趋增强,教师与社会的联系也更加频繁,这种力量越来越显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