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字惟约,明代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世宗喜靖八年(1529)中进士,任临屋知县,后累官至吏部尚书、荀辽总督,谥"襄毅"。《明史》说:“博魁梧丰硕,临事安闲有识量。”

杨博的“识量”,主要表现在军事方面。明世宗和明穆宗时,俺达等北方民族乘明王朝的实力虚弱,时常骚扰边境,有时甚至深入内地,威胁京都。杨博身为荀辽总督,率兵抗击,功业显著。他一面积极防守,主动迎战;一面垦田囤粮,储备实力。他不但有效地保卫了国防,而且也大大减经人民的负担。

他在巡抚甘肃时,曾“以暇修筑肃州榆树泉及甘州平川境外大芦泉诸处墩台”,用来对付来犯之敌。在和俺达作战时,他从容果敢,有应急处变、转败为胜的策略。有一次,“俺达薄都城”,情况十分危急,"博缘水势建石墩,置守",有力地挫败了敌人的攻势。

杨博带兵,爱兵如子,身先士卒,因而上下团结一致,将士以死效命。作战时,他亲冒矢石,临阵指挥;有时"出奇兵袭寇",制服敌人。

杨博戌守边缰,立足于边寨地区的长治久安,是积极的建设,而不是消极的防御。他除了让军士垦田种地,充实军饷之外,还“大兴屯利,募民垦田,永不征租”,兴修水昨,发展生产,以使边塞地区的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平时积极劳动,战时协助军队。这种作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军力充实,边防稳定,在他生前敌人慑于他的威力不敢进犯,在他死后将士遵照他的遗策也得以与敌人周旋。

杨博在戎马倥偬中,写了不少秦疏及诗文,著有《杨襄毅公秦疏》十四卷(又名《本兵秦议》)、《杨太宰献纳稿》十卷。由于他是蒲州人,所以他的集予冠以“虞坂”二字,即:《虞坂文集》、《虞坂诗集》。他居官在外四十余年,却一直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他的家就在中条山下,山上的形胜,山下的湖光,都被他收入自己的诗里。下面录他一首诗,以飨读者。

《河中形胜》

秦晋相望鸡犬闻,荡河一派就中分。

两连仙掌明初日,北接龙门起暮云。

五老峰前猿自侣,二贤祠畔鹿为群。

琴堂故迹依然在,千古高风仰舜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