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年的课程实验改革,生物学课程标准已经出台,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分析,发现有了较大变化:

 一、在新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说明了生物学在本世纪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生物学的主导地位。新标准不同与实验稿的内容有“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重要考虑的一点。

 二、在课程性质上,新课程标准与实验稿有了很大不同。新课标中增加了“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

针对此,在生物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去了解生物学知识,使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学知识获得的过程,在生物教材中所开出的探究实验,要想方设法提供条件让学生去完成。不要怕完不成课堂内容,也不要怕学生做不好。其实,学生很乐于去。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教学中,如果在上课期间要求学生去调查,只能局限于学校校园内部的小区域,为了让他们了解的面积扩大,我提前就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到附近的小山上,田地边,小溪旁......去调查,结果,大部分的同学去了并且积极性很高,有些同学还带足了中午的午餐,他们在快乐中认识了很多生物。以致在课堂内,学生展示的内容极其丰富。

 三、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在第一点上本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所有的初中学生都需要学习生物学,也可以学好生物学”。

这就要求我们不要放弃一个学生,现在初中普及义务教育,全民教育,学生素质有好有差,对于差生更不应被排除在学习之外,也不要被歧视。今天在上生物课时,无意中叫上了一个学生,刚被叫上她的名字时,班上顿时就有很多同学说开了,她可是被班主任特殊要求的人,学习任务不要求完成,回答问题可以不被叫上,只要上课不违纪就行。当时,我就在班上大声宣布:“只要坐在教室中,就要接受学习的,不管谁,在生物课上我都会一视同仁。”结果,我还是让她回答问题,问题回答不出来,我就降低要求,叫她打开教材找到答案再回答;虽然回答不是很好,但从整节课,我发现她听得很专心。至少,在她心中,老师没有放弃她,她还是老师心中的学生。

另外,在第三点“倡导探究性学习”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家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科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本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科学探究”是生物教学中一定要实施的,在过去,“填鸭式”,“死记硬背式”......是不符合现在新课标的要求。“填鸭式”,“死记硬背式”......教学,只能让学生记住结果,对于结果的出现,学生一无所知,让学生花大量时间来记,虽然一时记住了,但过不了多久,便忘记了。没有经过体验,学生不能在脑子中留下深刻印象,只能是过眼云烟。怎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

 四、本课标中强化了概念的教学。在每一部分中,都有“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并不是要求教师硬性指出书本中的概念,让学生记住,而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在概念教学中,课标中明确指出:“既要提示实质,又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要围绕重要概念展开,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内容,形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要使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