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独立能力 孩子从襁褓时期就跟妈妈分床睡觉,两三岁的幼儿就住自己的房间了。父母只管孩子的安全,其他生活上的事、游玩、学习,都由孩子自理、自主、自我选择。比如,孩子从小就有自己存放衣服、玩具、书刊及其他用品的地方;要求他们自己收拾房间,整理、布置、美化自己的“小天地”。父母决不替孩子多做什么事,最多从旁提醒、参谋。

2、孩子有家务劳动岗位 据统计,世界各国儿童干家务活儿的平均时间以美国为最多。我们亲眼见到邻居家的孩子,每天总要干上一、两个小时的家务活儿,如:收拾院子,护理修整庭院花草树木,擦汽车、自行车,做居室卫生,购买东西,参与做饭等。邻居家10岁的孩子,每周几次去洗衣店送取衣服是他固定的“岗位”。

3、多诱导、鼓励。不强制 美国家长大都对孩子的学习不施加压力。他们的观点是:喜欢学的孩子自然会努力学,为什么非强制他们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呢! 强拗着去做,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与个性。对孩子的游玩和兴趣活动,家长也从不强制孩子去学什么,而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让孩子独立地支配课余时间。他们说,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本来就各不相同,孩子适合什么就做什么,人生的路让孩子自己去走。因此,美国的孩子们普遍都生活在尊重和鼓励之中,快乐,活泼。

4、参与家事决策 美国孩子在家里的确是小主人。不但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还参与家庭大事的决策。比如,要买电脑时,一家人就一起商量买什么型号的,用电脑干什么,谁来使用,使用时间怎样分配等。一个孩子的父亲说:“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权利和机会很重要,等他长大了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公众事务乃至国家大事的决策。既使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也对维护孩子的独立人格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5、在和谐气氛中了解孩子 许多家庭都有吃饭时及饭后随便聊天儿的习惯,饭桌上的气氛和谐、幽默、民主,谁也不许打断谁的话,谁都能把心里话全倒个一干二净。有的家庭叫“圆桌餐会”,每人有几分钟时间诉说自己身边感兴趣的事,或遇到的困惑、糟糕的事。还有许多细心的妈妈总在孩子睡觉前去跟孩子谈谈“今天过得怎么样?什么事使你最开心?今天你向老师又提了哪些问题?”很少像中国家长常问孩子“今天你守纪律了吗?听话吗?”父母跟孩子说话很客气、和蔼,极少见到疾颜厉色的训斥、打骂,总是对孩子说:“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等,用商量的口吻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