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每每坐在门前的大阳台上,总能听到街对面的小楼里,传出阵阵悠扬的二胡声。起初还没太注意,日久便渐渐品出点味道来:一是演奏者的弓法颇具功力,二是音准和节奏掌握得不错,三是有一把好二胡;再根据所演奏的曲目,我可以推断演奏者应该属于“动乱年代”的“知青”一代,肯定还是在“文艺宣传队”里练出来的。

对面的小楼的底层原先开的是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的粮店,现在一个门面是一家广告公司有业务时才工作的“车间”,中间门面是一家专供出租车司机午餐的“快餐店”,左边是一家是白天休息、晚上 “营业”的洗车铺,楼上则是居住户。在多数情况下,对面小楼都是关门闭户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虽能“聆听”到二胡声,却很难判断它源自何处。后来朋友们告诉我,说是卷帘门里“快餐店”的老板娘在拉,我这才“捕捉”到音乐的“源头”。

经朋友们的介绍,老板娘带着二胡来到我家,毕竟是久经“舞台”的人了,举手投足之间透出阵阵文艺气息,她的演奏把我带到了四十年前。其实在我众多的乐器爱好中,最娴熟的还要算是二胡,看着她的演奏,我也情不自禁地拿过二胡来想舞弄了两把:结果是运弓倒还马马虎虎,琴弓也能自如地穿过轮椅扶手的空隙运行,只是麻木不灵的左手让我十分“沮丧”;肩臂的酸痛不说,加上抬手困难“把位”把握不准,更要命的是指尖缺乏“触感”,没“舞弄”几下最终不能“驾驭”,也就败下阵来。

但这次接触激发了我的音乐“灵性”,截瘫这么多年来,我主要的文艺活动只是听听音乐、是唱卡拉OK,至于乐器嘛也仅仅是有了小凌灵后,陪她玩过电子琴;可这次我的“乐性”大发了,决定要弄个乐器来玩玩。女儿建议我弹功能强大的电子琴,可我觉得电子琴虽然对各种乐器的“模拟”能力很强,但我始终觉得它有点“不伦不类”,我决定买一台我认为相对来说“操作”比较简单、而且是“纯”民族音乐的乐器——扬琴。

记得四十年前我为测绘大队组建乐队时,一台好的扬琴才值500 元,而现在(形状、样式完全没有变化)得花上2500元才能搬回家。架上琴一试,才发觉我完全脱离了截瘫的现实,太“自不量力”了:首先一关就是“调弦” (校音),由于腰部无力,我几乎是“趴”在琴上,左手拨(弦)、右手拧(“弦轴”)、嘴吹(定音哨)、耳听(弦音准确与否),一共有143根琴弦,难在又是初次校音,根根琴弦如此这般,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无奈之下我只得求助于人,我托朋友花了50元钱,请来了一位乐队的扬琴演奏者,他很快就帮我搞定了,然而这位“老师”除了“校音”之外,却给了我意外的收获,他让我知道了现代有一种电子校音器,不用你费力地用耳朵去听,它的指针就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弦音偏高、偏低或音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