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东西方交通盛况空前,各类人员的交往频繁。在这种形势下,人们的地理视野得到扩大,地理知识得到发展,对西方各国的地理情况有较深的了解。同样,西方各国对中国也有了进一步认识,激起了对于中国文明的向往。

元代有许多西方旅行家来中国旅行。最著名的有意大利人马可·波罗(MarcoPolo,1254—1323)、鄂多立克(旧译和德理,Odoric,1286—1331)、马黎诺利(JohnMarignolli),摩洛哥人伊本·拔图塔(亦常译作伊本·白图泰,IbnBattutah,1304—1378)。

马可·波罗是第一个把中国情况详细介绍到欧洲去的人。他于1271 年随父亲、叔父经中亚来到东方,1275年到上都(多伦),后又到大都(北京),在中国住了十七年,为元朝服务多年。1295年由海道回国。旅居中国期间,他到过新疆、甘肃、内蒙、宁夏、河北、山西、陕西、四川、西藏、云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区和五十多个城市。回国后在战争中成了热那亚人的俘虏,被关进监狱。在狱中,由马可·波罗口述,难友鲁思蒂谦诺(Rusticiano)笔录,写成了举世闻名的《马可·波罗游记》。

另一位鄂多立克,是意大利圣芳济各会教徒,1316年开始东游,由印度乘船来中国。1322—1328年在中国旅行。回国后由鄂多立克口述,另一人笔录写成《鄂多立克东游录》。书中介绍了广州、泉州、杭州、北京等城市的地理风貌。

伊本·拔图塔是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从二十一岁起,遍游世界各地。除地中海沿岸外,还东至东欧、中亚、印度、锡兰、苏门答腊、中国等地。向西横越撒哈拉沙漠到达尼日尔河流域、苏丹、马里等地。历时28年,行程12万公里。1346年,他以印度苏丹使者的身份来到中国的泉州、广州、杭州、大都等地游览。回国后,由伊本·拔图塔口述,穆罕默德·伊本·米赞·凯洛比笔录,1356年编成《伊本·拔图塔游记》,又名《异域奇游胜览》。

除了西方旅行者到东方来旅行外,中国也有不少旅行者西往。他们有的走陆路,有的走海路。如耶律楚材、邱处机、常德等人的中亚、西亚之行,周达观、汪大渊等人的航行南海,都是比较有名的。

耶律楚材是元初的学者和佛教徒。1218 年,成吉思汗把他召至蒙古,第二年随成吉思汗大军征西域。1224年东归,1228年写成《西游录》,第二年自己刻印发行。由于印数少,不久即成“人所罕见”的书,今原刊失传。1926年日本神田信畅在日本宫内省图书寮发现一部旧抄足本《西游录》,是照元代原刊本抄录的。1927年神田据图书寮本排印出版。后来罗振玉又据神田本重印。1927年王国维又据神田抄本重抄,现藏北京图书馆。1980年中华书局又将向达校注的《西游录》与周致中的《异域志》合刊。

《西游录》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约1500字,记述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西行的经过,描述了沿途地理风貌,是研究十三世纪楚河、锡尔河、阿姆河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下部约3400余字,专门攻击长春真人邱处机,这部分内容没有什么地理价值。

邱处机是道教全真派道士,山东栖霞人。少年时代,父母早亡,无机会读书。但天资聪明,有志向学。19 岁到山东昆仑山学道,被重阳真人王喆看中,命掌文翰。经过四十多年的修炼、学习,邱处机成了闻名四方的北方道教领袖,并曾被元太祖任命总领道教。1219 年,应成吉思汗之召前往两域,途经宣化、和林、阿尔泰山、天山、楚河、锡尔河、阿姆河等地区,1223年东归,往返两年零七个月。西游时,邱处机的弟子李志常将沿途见闻及邱处机的诗词言谈作了记录。回北京后,很快将草稿整理成书,名曰《长春真人西游记》。全书分上、下两卷,约18900余字。书稿当时未刊行,历元、明两代无人过问。直到1795年,钱大昕在苏州玄妙观阅《道藏》时发现,借抄一部,才公开流传。道光年间,收入《连筠簃丛书》及《皇朝藩属舆地丛书》,以后又被译成俄文、法文、英文,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

此书的地理内容比耶律楚材的《西游录》丰富。在他们两人都旅游过的地方,《西游录》没有描述或是描述简略,而《长春真人西游记》则作了详细描述。

常德,字仁卿,元宪宗蒙哥九年(1259)奉命前往波斯朝觐旭烈兀。从和林出发,经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渡伊犁河、锡尔河、阿姆河、到里海南面的纥立儿。1260年回国,往返用了14个月的时间。他的行踪比耶律楚材、邱处机都远,已到达伊朗高原西北部。中统四年(1263)三月,由常德口述,刘郁笔录,写成《西使记》。全书约2500字,内容比《西游录》丰富。如所记撒尔马罕的药物十数种,“皆中国所无”,当时地中海的采珠方法与中国类似,等等。此外,还介绍了印度的地理及物产。

周达观,温州人,自号草庭逸民。1266年左右生,终年八十多岁。他出使真腊时是以钦使随员的身份去的,并非朝廷命官。 1296年3月,他随使团由温州出发,经过5个月到达真腊国都吴哥,在吴哥停留约一年,1297年7月回国。1297—1312年,周达观写成《真腊风土记》。书中介绍了真腊国的名称演变,随使团访问真腊的经过,真腊的城郭、宫室、服饰、山川、村落、物产、宗教、文化、风俗、生产、贸易、交通、生活等。《真腊风土记》是现存最早全面介绍柬埔寨吴哥时期情况的专著。翔实可信,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1819年被译成法文。

汪大渊,字焕章,南昌人,生平不详。20岁以后即参与商船航海,前后两次,分别到印度洋沿岸及南海诸岛国旅游,游踪之广,在清代中叶以前,可居前列。1349年写成《岛夷志略》。全书收录域外地名达220个,有些地方的描述比《马可·波罗游记》详细。1888年以后,该书先后被译成英、法、日等国文字。

还有一本《大德南海志》,作者陈大震,1304年成书。原书20卷,仅见《文渊阁书目》著录。北京图书馆有残本6—10卷,其中只有第7卷物产篇附列舶货与诸蕃国,收录地名较多,是元代海外交通的宝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