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学生的作文假话连篇,内容干巴巴的,让人沮丧。所以我们要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一、让学生愿写、能写。

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堂习作课。于是小学传统的一篇作文教学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要求学生在八十分钟内于教室完成,指导拟稿,修改、誊写。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的习作教学首先要打破“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沿袭了几十年的做法,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的习作指导首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激活学生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让他们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二、让学生乐写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学评价应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评阅学生的习作时,应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感受,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或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这方面李吉林老师曾经介绍一个例子:她任教的班上有个学生写了句:“原来阿姨是女的”这句话,这句话不是一句大废话吗?但李老师在批改时并没要求该学生删去。她说,因为这个孩子以前并不知道阿姨是女的,现在她发现了,并要将这个发现与同学老师一同分享,这难道错了吗?在评阅时,我们还要进行分层而评,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①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②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的,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三、进行指导性批阅,促进学生再发展。

根据习作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形式予指导性批阅。我们的批注要面对学生,要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而那些“中心突出,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话,学生看了不知所措,也得不到任何受益,更不能激发学生去思考与行动的评语,早就该销声匿迹了。再一种形式就是面批,当面指导。其次就是再次对具有典型性的习作进行集体点评。习作等第的评定不能一锤定音,应促进优生更“优”,差生变优,具体做法是:得“良或优”的习作,经学生成功的修改后,我们可以把这篇习作重新评定为 “良+”或“优+”,学生若再作修改,习作还可以再作评定。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这样的评定,对于习作后进生来说,给了他们很容易的“得优”的机会,使他们对自己的习作充满希望与信心。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