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其基本形式有三种:

一、依据观课目的制定有效性评判标准的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的目的指向不同,对课堂教学的效度的评价也应该不同,以检查指导为目的指向的观课,主要观察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艺术等;以研究为目的的观课,就要围绕研究主题制定有效性评判标准,观课要有鲜明的针对性,不必面面俱到。所以课堂教学的效度如何主要取决于对该堂课效度的评判标准。而有效性评判标准应该是依据观课的目的指向制定的,应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能够得到大多数教师公认。依据观课目的制定有效性评判标准的课堂观察,其基本流程是:确定主题——学习相关理论——诠释视角——研制评判标准——设计观察量表——依据标准观课——分析课例——得出结论。

依据观课目的制定有效性评判标准的课堂观察形式是一种比较常态的、灵活的课堂观察形式,有效性的评判标准可以帮助执教者和观察者对某一课堂教学行为作出较为准确、科学的判断,为课例研究提供详实的依据。该模式的关键是要保证有效性评判标准的质量,制定出的标准要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包容性。所以在制定前要学习相关的理论,并经过有关人员的协商、讨论,研究。

二、依据学科特点制定价值评判标准的课堂观察

学科教学自有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赋予学科教学个性特点,针对不同学科的课型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构建学科教学的规律和程序。因此不同学科课堂教学观课评课的标准也要有所不同,应该突出其学科特点。依据学科特点,制定评判标准的课堂观察就是一种适应学科教学特点的课堂观察形式,基本流程为:分析学科特点——制定评课标准 ——依据标准观课——根据观课结果评课——总结反思,形成观察报告。

三、依据课堂教学构成的三要素制定价值评判标准的课堂观察

课堂教学构成的三个主要因素是教学目标设计;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课堂氛围、学生学习状态。这三个基本要素是决定一堂课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规范课堂观察,养成教师良好的课堂观察习惯,必须制定这三要素的有效性评判标准,让教师每堂课都要关注这三要素。同时课堂教学又是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都不同,因此在统一的视角(评判标准)的基础上还要有不同的视点,这样才能较准确地反馈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该形式的基本流程是:分析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设计统—视角(评判标准)——依据不同的观察目的设计不同的视点——进行课堂观察——分析观察结果。

这种依据课堂教学构成的三要素制定价值评判标准的课堂观察方式,操作简便,关注点较为集中,同时又能够点面结合,适合常态的课例分析和校本教研活动。但由于量表设计难以做到精细、严谨,教师的视角、视点往往会有些游移,与预期效果产生偏差,所以在观课前要针对具体课例进行观课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