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的目的指向不同,对课堂教学的效度的评价也应该不同,以检查指导为目的指向的观课,主要观察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艺术等;以研究为目的的观课,就要围绕研究主题制定有效性评判标准,观课要有鲜明的针对性,不必面面俱到。

所以课堂教学的效度如何主要取决于对该堂课效度的评判标准。而有效性评判标准应该是依据观课的目的指向制定的,应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能够得到大多数教师公认。依据观课目的制定有效性评判标准的课堂观察,其基本流程是:确定主题——学习相关理论——诠释视角——研制评判标准——设计观察量表——依据标准观课——分析课例 ——得出结论。

依据观课目的制定有效性评判标准的课堂观察形式是一种比较常态的、灵活的课堂观察形式,有效性的评判标准可以帮助执教者和观察者对某一课堂教学行为作出较为准确、科学的判断,为课例研究提供详实的依据。该模式的关键是要保证有效性评判标准的质量,制定出的标准要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包容性。所以在制定前要学习相关的理论,并经过有关人员的协商、讨论,研究。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课堂观察的技术、方法很多,如全息性的精细的课堂观察;聚焦关键问题的课堂观察;典型个例追踪式的课堂观察;现场情境记录式的课堂观察等,这些课堂观察方法,技术要求较高,比较适合课例的研究与分析,现实中还有一种常见的课堂观察,那就是带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量规进行带有评判意义的课堂观察。

这种依据价值标准的评判性课堂观察既可能是一种鉴定或评价,最后形成对该课堂教学水平与效果的评价结论;也可以是一种引导和培训,在课堂观察中理解和内化课堂评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