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第19页和练习3的第4-5题。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20根火柴梗(或小棒)、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呢?什么样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2、下列各数中,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85

87

94

32

50

102

230

715

528

143

3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 3、l 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数才是3的倍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

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

1、下面我们就来进行“火柴梗摆数”游戏(小黑板出示实验表),老师示范游戏方法。首先用竖式算一算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然后根据数据在数位表中相应的数位摆上相应的火柴梗,最后数一数摆这个数共用多少根火柴梗。

2请同学们任选下列一组数,边摆边在表上记录你所摆的结果。

第一组:11、30、46;第二组:23、222、263;第三组:211、513、436;

第四组:16、219、509;第五组:26、348、79。

“火柴梗摆数”实验表数据

是不是3的倍数

所用火柴根数

3全班交流,教师汇总。

师:看着这份实验表,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用3根、6根、9根、12根、15根火柴梗摆出来的数都是3的倍数。用2根、4根、7根、8根、10根、11根、13根、14根、16根火柴梗摆出来的数都不是3的倍数。是真的吗?请大家再补充两个数用计算器验证,还有没有不同的发现?

师:如果原来摆出来的数不是3的倍数,那么增加3根火柴后……?如果原来摆出来的数是3的倍数,那么增加3根火柴后……?

师:照同学们这样说,接下来用多少根火柴梗摆出来的数应该是3的倍数?

师:你发现了什么?(只要火柴梗的根数是3的倍数,那么它摆出来的数都是3的倍数。)

师:是不是真的这样,咱们随便挑一个数做实验试试。

师生商议后,选定用3X根火柴梗实验。结果发现用3X根火柴梗摆出来的数全部是3的倍数。

师:看来,只要火柴梗的根数是3的倍数,那么它摆出来的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可是,如果不借助火柴梗又该怎样判断呢?比如说4785,它是不是3的倍数?

师:大家观察一下,火柴梗的根数和它摆出来的数有什么关系?

师:那么,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板书:一个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困惑:为何教材不用“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来概括呢?这样的语言更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这样的语言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师: “各位”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个位”?

师:同学们理解的很好。这实质上就是3的倍数的特征。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同学们读读这个特征,和2、5的倍数特征有什么不同?

师:不知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其实3的倍数特征和2、5的倍数特征有一点还很像的,同学们知道哪一点很像吗?

师:有了这个特征,同学们就可以便捷、快速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同学们互相出题,考考你的同桌。

4拓展练习

同学自主出题,同桌相互挑战。教师巡视,组织几个学生汇报。

师:63992是3的倍数吗?

师:实质上3的倍数判断有一种简便方法,“弃9法”,也就是当一个数数位比较多时,不必把所有数位的数相加,可以先把能凑成3、6、9的数舍去,再看剩下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如果是,说明原数是3的倍数。反之,就不是3的倍数……

三、巩固练习:完成p19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教学反思:(转帖)

众所周知,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只需看这个数的个位。个位是0、2、4、6、8的数就是2的倍数,个位是0、5的数就是5的倍数。而3的倍数特征则不然,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不能只看个位,而要看它所有的数位,只有所有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才是3的倍数。以往教学,教师更多的是看到前后两种特征思维着眼点的不同,因此,教学中往往刻意对比强化,凸显这种差异。这样,学生在记住2、3、5倍数特征的同时,也常常收获一个错误印象: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与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的判断方式是彼此孤立、相互割裂、甚至是前后对立的。

而本课显然有意纠正这一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3的倍数的独特特征的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归纳2、3、5倍数特征的共同点。别小看这寥寥数言的引导,实质它蕴藏着深意。因为从数论角度讲一个数能否被2、3、5乃至被其它数整除,其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一样的:即如果各个数位上的数被某数除,所得的余数的和能够被某数整除,那么这个数也一定能被某数整除。例如abc能不能被2、3、5整除,可以先按照位值制原则,将abc分解成a个“百”、b个“十”和c个“一” 的和……由于100、10都是2、5的倍数,所以a个“百”、b个“十”当然也是2、5的倍数。这样,如果个位上的数也是2、5的倍数,那么这个数的每一位除以2、5的余数都是0,进而,余数和也是0,当然,这个数能够被2、5整除。同样的道理,10、100、1000……除以3的余数都是1,因此某计数单位上的数是几,则该计数单位上的数除以3的余数就可以看作是几个1,如abc百位上的数字a代表的数a×100除以3的余数是a个1(也就是a);十位上的数字b代表的数b×10除以3的余数是b个1;个位上的数字c除以3的余数是c个1;这样,各个数位上的数除以3所得的余数和,实质就是这个数各个数位上所有数字的和。据此,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实质就转化成看这些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能否被3整除。

当然,小学生由于知识和思维特点的限制,还不可能从数论的高度去建构与理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可以作相应的渗透。事实上,正是由于有了教师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点拨:“其实3的倍数特征与2、5的倍数特征其实有一点还是很像的,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学生才可能从2、3、5倍数特征孤立、割裂、甚至是相互对立的表象中跳离出来,朦胧地感受到这三者之间的联系:2、3、5倍数特征可以看作是一样的,都是看它是不是谁的倍数,只不过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 5的倍数,只需看这个数的个位是不是2、5的倍数,而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就要看它所有数位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

如果说,上述对数论知识的相关渗透还只是体现在对知识的横向勾连上,那么“摆火柴棒游戏”就将数论的有关理论向纵深演绎。正如案例中呈现的那样, “摆火柴棒游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中也渗透了“位置制”与“余数之和”这一核心知识点。具体地说,学生在各个数位所摆火柴棒的根数,实质就是这个数位代表的数除以3的余数,而“各个数位上的数除以3所得的余数的和”也随之相应转变成“一共用的火柴棒的根数”。当然,这不是深奥的理论讲解,而是直观的操作感悟。学生有了这样的操作感悟,相信该名学生在进了高中乃至大学后,当他接触到数论的有关知识,当他聆听到“某计数单位上的数是几,则该计数单位上的数除以3的余数就可以看作是几”时,儿时的操作经历一定会不经意间浮上他的心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摆火柴梗的过程中,发现“如果3根3根地增加或减少火柴,那么原有火柴梗摆出来的数和现有火柴梗摆出来的数,要么都是3的倍数,要么都不是3的倍数。”这里,学生运用自己思维的触角凭借自身的努力无意间触摸到“弃九法”。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