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教材第1——1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能较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2、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如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整数乘法中还有另外一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二、认识因数与倍数

(出示12页的图1)观察上面的图,你看到了什么?用算式怎样表示?

师:像这样,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问:因为2×6=12,所以12是倍数,2和6是因数,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师:在描述因数或倍数时,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也就是说: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它们是相互依存的。

(出示12页的图2)从图上你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

根据算式,你知道谁是谁的因数,谁又是谁的倍数吗?

想一想,还有哪些数是12的因数?(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独立自交流,然后汇报。)

可以说12是12的因数吗?为什么?(12×1=12,1和12都是12的因数。)

11÷2=5……1。问:11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不是,因为11除以2有余数。)

师:你能举一个算式,并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小结: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整数,不包括0。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果两个非零整数相乘得另一个整数,我们就说,前两个整数是另一个整数的因数,另一个整数是前两个数的倍数。

三、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上面三组算式中,我们知识道12的因数有1、2、3、4、6和12。那么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找找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板书: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明: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预设:方法一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方法二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找。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