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中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科学活动对幼儿的各方面的感知力的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为了在科学活动中更好的发展幼儿的感知力,教师应认真观察幼儿,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精心设计科学活动的内容,以生动、有趣的内容吸引幼儿,发展幼儿的感知力;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足、操作性强的材料,以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刺激幼儿,发展幼儿的感知力;教师应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师生互动,发展幼儿的感知力。

科学活动是幼儿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感知觉的训练是科学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所谓的感知觉,是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自发的认识事物及其有关属性的过程,是让幼儿通过最基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来认识外部世界,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这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又可以激发其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通过对幼儿进行“做中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验,我认为在科学活动中能更系统的、全面的发展幼儿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的感知能力。

一、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提高幼儿的感知力。

“科学始与好奇”,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就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使幼儿主动学习科学、爱上科学、迷上科学。因此,为幼儿选择的科学教育内容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是符合幼儿的认识发展水平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奋点”,并善于把幼儿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活动中去。在日常教学、户外活动等方面我们仔细观察班上的每个孩子,发现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便仔细记录在案,以备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之用。例如:在区角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吹泡泡。吹出的泡泡随风直飘,阳光照射折出许多色彩,十分迷人。根据此情景我们设计了科学活动《会变的颜色》,在活动中,我们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料,让幼儿自由配色,感知色彩的变化,颜色的美丽。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越是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内容,幼儿越是感兴趣,在活动中的表现也越好。如: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孩子们对已经被我扔到垃圾篓里的一小块泡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发动孩子们带来家里的废旧泡沫,为他们提供了许多的工具,他们拿着工具挫呀、钉呀、粘呀,忙得不亦乐乎。我还准备了几个水盆,让他们把泡沫制品放到水中进行观察,了解泡沫浮于水面的特性,在活动中孩子们显得认真极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