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教育在当前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从过去的“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探究为中心”。幼儿科学思维的培养应该成为科学教育的新焦点。科学思维是一种建立在事实和逻辑基础上的理性的思维方式,它既是对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挑战,也是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挑战。因此教师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还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才能在幼儿的心灵中埋下科学思维的第一粒种子。

一、科学教育应该给幼儿什么

在科学教育不长的发展历史中,对于“科学教育应该给幼儿什么?”这个核心价值问题的回答,却已经有了多次转向。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大致经历了从重知识到重技能、再到重兴趣的发展过程。也许在10年以前,还会有很多幼儿园教师把传授科学知识作为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而在10年后的今天,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比让他们了解一些科学知识重要得多。

这一变化实质上是科学观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对科学的看法已不囿于“科学即知识”这样一种传统的解释,而赋予其更为丰富的内涵。完整意义的科学,应该是由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组成的一个三维的立体结构。而探究则是这个结构的核心。因为,科学知识是探究活动的结果,科学方法则是探究知识的方法并贯穿于科学探究过程之中,而科学精神的内核毫无疑问应该是人类天生具有的探究心。

现代科学教育理论无不将科学探究作为科学教育的中心。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6)明确“科学即探究”的观点,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01)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也都很强调科学探究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

从过去的“以科学知识为中心”到今天的“以科学探究为中心”,科学教育关注的焦点开始从外在的、客观的科学知识转向幼儿的学习活动,转向生动而丰富的科学探究过程。这也是本文提出科学教育要聚焦“科学思维”的背景。

什么是“科学思维”?顾名思义,科学思维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维,它是科学方法在个体思维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把科学本身看成是一种思维方式,科学探究过程就是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前者更侧重于科学知识获得的过程,而后者则侧重于学习者内在的思维过程。在教学实践中,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更是无法分割。科学教育的过程要真正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就必须把焦点置于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简单地说,科学思维就是一种实证的思维方式,一种建立在事实和逻辑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具体包括以下内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