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八册第105页的知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因为小数与整数一样,都是按照十进制来计数,也就是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值大小也不同。小数的数位是由小数点确定的,所以,小数点的移动必然引起小数每一位上的数值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这一小节教材内容的展开,注意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并通过已有的知识来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这一规律。

根据教材的特点,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2、能比较熟练地把一些数同一个数(数字相同)进行比较,知道其扩大、缩小及其倍数。

3、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和概括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概括、推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可通过投影仪、磁黑板、卡片等教具,将知识的讲解与直观演示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表象出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更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此,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以讲授法为主,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为辅,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不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法指导的差异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四、说程序

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

复习提问(约5分钟)

1、在○里填上>、<或=符号。(板演)

0.36○0.36 3.68○36.8 24.3○2.43

2、答下面各题(与板演同时进行)。

(1)0.1里有( )个0.01?

(2)0.01里有( )个0.001?

(3)1里有( )个0.1? ( )个0.01?

3、填空。

2×( )=20 130÷( )=13

2×( )=200 1300÷( )=13

第二环节:

传授新知(约15分钟)

1、导入新课(为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兴趣,通过设疑,导入新课)。

(1)板演题中的(2)、(3)小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每组数字相同,排列顺序也相同,而组成的小数的大小不同呢?

(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呢?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板书课题。

3、教学例1。

(1)边观察投影、边提问、边板书。

0.004米=4毫米……①

0.04米=40毫米……②

0.4米=400毫米……③

4米= 4000毫米……④

A、引导学生观察:以①式为标准,0.004米到0.04米米,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来的数字4所在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数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板书)。

B、引导学生观察:①式到③式,老师按上述方法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规律。

C、继续观察:①式到④式,独立回答上述问题。并练习概括。

D、通过上述的比较,你发现什么规律?可以试着说一说。后师板书。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五位……原来的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E、完成105页做一做。

(2)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想一想,问题是以④为标准,同③、②、①式比较投影出思考题,并完成106页上面的做一做。

(3)指导看书。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由部分理解到整体回顾,形成知识体系。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四个算式,总结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位置移动方面有两种:一是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以①式为标准向下观察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另一种是同学们自己学会的,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像今天这样,多观察、多比较,从中悟出其规律。

第三环节:

巩固练习(约18分钟)。

1、将规律变成填空题,巩固理解规律。

2、加深认识,运用规律。107页1-3题。

3、运用规律,解释复习题。

4、看谁最快。

6.83( )100倍→683

9.41( )10倍 →0.941

42.5扩大( )倍→ 4250

7.48缩小( )倍→0.748

52.3( )( )倍→ 5.23

376( )( )倍→0.376

全课总结(约2分钟)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