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现课内外结合的大语文观

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40分钟,要课内外结合,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如果学生不知道马良是怎样的人,理解课文就会遇到困难,所以,在课前布置阅读选读课文《神笔马良》。

学生了解到《神笔马良》

1、讲了一件什么事?

2、马良用神比都给什么人画画(为穷人做好事)。

3、马良是个怎样的孩子?(对穷人有爱心,憎恨坏人,爱憎分明)。

课前阅读有了实效性,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学生了解了马良,了解到他一直用神笔帮助有需要的人,这位学习课文感受作者情感埋下伏笔,学生会有所感悟,要用神笔为有困难有需要的人去做好事。

二、朗读感悟学习方法

这篇文章是一首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诗歌,初读时整体感知文章,“我”希望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作者要给(谁画什么),要给 ( 西西画一双好腿),要给(飞飞画真正的飞机),还要给( 房前的小鸟画温暖的家),(窗前的小树画小太阳)。

每一小节的结构相似。 都是以“我希望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为开头。第一小节为处理重点,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通过抓重点词(不幸、寻觅)的方法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不幸”一词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爱心,“寻觅”一词感受到残疾的西西学要帮助,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在学生充分的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总结本小节阅读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能运用抓重点词的学习方法自主的学习文本。

三、 朗读感悟写作方法

由于本首诗歌,每小节的结构相似。在两小节学习之后,通过朗读,老师让学生进一步的进行感悟。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写作方法。诗的第一行写的是:我希望有一只马良的神笔;第二行是:要给谁画;第三行写的是:画什么;后几行写的是:美好的愿望。在孩子准确的观察出写作方法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正是让学生体会写作方法,为后面的仿写做好铺垫。然后教师又引导学生第二次观察押韵,诗歌正因为押韵才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是诗歌的又一特点,也是创作小诗时尽量做到的。

四、利用文本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阅读课堂教学中,这种整合的意识体现在基于文本的师生、生生对话和交流中,也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基于文本进行仿写,启发学生仿写。模仿在课程标准解读中这样说:“模仿指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他物)的行为的过程。是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模仿是学习的基础,模仿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当然学习作文也离不开仿写。教师为学生创设情景,启发学生写作。学生在优秀文本的激发下,吸收营养,天长日久学会写作,。

我的解读就到这里,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