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位数和众数”。

课 题:中位数和众数

教材分析:

《中位数和众数》是五年级下册第88、89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平均数基础上来学习的。通过挖掘生活中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学会求中位数和众数并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统计能力,并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乐于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来获取新知。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理解中位数、众数以及平均数的意义。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寻求找中位数的规律,能快速、准确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3.在对数据的分析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严谨的、科学的意识。

4.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 点:1、体会中位数和众数在描述一组数据时所表示的含义,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2、学会快速、准确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难 点:1、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意义和差别。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寻找当一组数据个数是偶数时以及数据不按顺序排列时中位数的规律。

教学方法:

启发式与自主探索相结合。

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

师:同学们,过年后,李叔叔找工作。当他路过某超市时,看到一份招聘广告上写着:“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现招收工作人员若干。”[电脑出示]李叔叔一看,觉得条件还不错,就去应聘。一个月过后,超市给李叔叔开出500元的工资。这时,李叔叔就想,当时我看到的是员工月平均工资1000元,怎么会被骗了呢?于是他要求超市经理拿出超市上个月工作人员的工资表:[电脑出示下表]

天天超市工作人员工资表

经理 副经理员工A员工B员工C员工D员工E员工F员工G员工H员工I

月工资30002000900800750650600600600600500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思考下面的两个问题:

(1)、广告上写着:“月平均工资1000元”,但大部分人的工资在1000元以下,广告是否存在欺骗?

(2)、你有什么想法?

2、引发认知冲突

学生通过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确是1000元,没有错。但事实上大部分的员工工资都达不到1000元,对此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有争议的现实情景,引起学生对“平均水平”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师生的直接对话:教师接着问:刚才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把平均数1000元算出来的呢?学生就会说,把全部工资加起来除以11个工资,教师又问:在这里用平均工资1000元来反映员工的工资水平,你觉得是高了还是低了,学生会发现高了,师又问:为什么会高?从而使学生发现两位经理的工资特别高,从而导到平均数一下子变大了。

(设计意图:重在引导学生发现这里受两个极端数据的影响,导致平均数在这里不能真实地反映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

过度:看来,由于这组数据出现了两个特别偏大的数,平均数在这里也不怎样的平均呢。除了平均数外,数学上还有两种统计量可以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那就是中位数和众数。(板书课题)

3、学生讨论与交流

过度:大家再仔细观察这组数据,你认为在这里用什么数更能反映这组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呢?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谈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说明:通过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4、汇报:教师启发与点拨,。

学生发现:

① 600元,→4人,出现最多。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像600这样的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这样的数我们称为众数,反映大多数人的集中水平。

② 650元,→处于中间,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据的特点:从左往右看,从大到小排列的,再从右往左看,是从小到大排列的,从而直接告数学生,像650这样的数,在一组排列好的数据中间,这样的数我们称为中位数。反映的是中等水平。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发现了这些数的特点及作用,教师此时顺水推舟,直接告诉学生像这样的数叫众数,中位数,也是概念教学的常用方法。)

5、突破难点①

出示:一个工资表,将经理的工资放在中间。引起学生质疑,从而突出找中位数必须将数据进行排序的必要性。

6、突破难点②

出示:另一张工资表,增加一个数据,插入李叔叔的工资500元。

过度:同学们如果工资表中多了李叔叔这个工资500元,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还是650吗?想一想,与前一组数据有什么不同?怎么找中位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重在引导学生发现没有中间的一个了,怎么办?从而让学生猜想与中间两个数有关,→求这两个数的平均数)。

(设计意图:创设偶数个数据的情境,从而探索当一组数据的个数为偶数个时,中位数如何找出来。)

7、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找出不同情况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

指名用自己的话归纳找中位数的方法,教师捕捉发言进行板书:

奇数个,取中间的一个数

中位数-----先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

偶数个,取中间两个的平均数

8、对比:通过平均数和中位数对比,体现中位数比平均数更加合理。

师释疑:平均数会因为一些特别偏大或偏小的数的影响,不能很准确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而这种极端数据对中位数没有影响。数据650元处于中间,反映的是中等的工资水平,能表示这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所以,李叔叔应当关心中位数。←

(设计意图:体现学好数学的意义。)

学以致用,师生同析

1、看谁最快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1)8 10 9 (9)

(2)12 10 8 13 13 (12)

(3)8 8 16 15 11 9 (11)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几组简单的数据中快速准确地学会找中位数和众数。)

2、金睛火眼、辨别真伪

下列几种情况一般使用什么数?

(1).要表示同学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应该选取( )。

①.平均数 ②.中位数 ③.众数

(2).五年(1)班有50人,五(2)班有45人,要比较两个班平均成绩,应该选取( )。

①.平均数 ②.中位数 ③.众数

(3).在演讲比赛中,某个选手想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水平,应该选取( )。

①.平均数 ②.中位数 ③.众数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差别。)

3、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某小组进行昂卧起坐比赛,每个成员一分钟做昂卧起坐的次数如下:

10 12 10 48 50 14 11 13

(1)分别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你认为平均数、中位数哪一个能更好地表示这组同学做昂卧起坐的水平。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平均数和中位数的计算方法,从而通过比较体会平均数和中位数的不同。)

4、活学活用

领口尺寸/cm3839404142

售出件数131934159

某商店销售5种领口尺寸分别为38cm,39cm,40cm,41cm,42cm的衬衫,为了了解各种领口尺寸衬衫的销售情况,商店统计了某月的销售情况。(见上表)

你认为商店应多进哪种衬衫,为什么?

众数是( )

(设计意图:体现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小知识]:

在一些歌唱比赛中,计算选手的最后得分时,往往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剩下的得分的平均数,把它作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 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板 书:

中位数 和 众数

(650) (600)

(先排序)

奇数个,取中间的一个数 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

偶数个,取中间两个的平均数

(板书设计,体现了教师合理捕捉学生的发言进行有效的板书,使人一目了然,既突出重点,又突破了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