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教学中,引导学生最着力的朗读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即文章的段式结构“总分”的形式,文章的句式结构“先概括后具体”的形式。袁老师先让

学生轻读5——10小节,思考“为什么那么多的人爱读书?”边读边划句子。交流之后再问“围绕这个问题,作者举了这么多的事例,从五个方面来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呢?”从文本的内容引向写作的方法,当学生一时发现不了的时候,袁老师又不动声色地通过引读的方式让学生发现,原来作者采用了总分的段式结构来组织篇章。走到这一步,袁老师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挖掘,带领学生探究“这5个方面又分别是怎么写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发现段式结构与句式结构的区别。

教学不着痕迹,步步为营,层层深入,达到目标。 另一个方面:文本中几处阅读上的难点。比如,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读书使我们美丽,读书使我们多活几度生命。对于学生来说阅读并理解透彻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

然而在此处,袁老师并没有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反复朗诵,在读中体会语言内涵。教学手段简简单单,却让课堂充满了语文的味道。

三、 读写结合,提高表达。

很多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往往以理解文章中心为最高目的。其实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并不困难。我们还应该在指导学生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回到文中体会文章的语言及表达。新大纲指出: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

本节课,袁老师结合课后的练习,把动笔练习穿插在阅读之中,读写巧妙结合,由读到写,意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堂上,袁老师设计了两处说与写的训练。一处是造句练习:首先,教师对句式进行重组引读,在逐句逐句的朗读中,学生发现第一、二分句是并列关系,第三、四分句与一、二分句是转折关系。然后,启发学生多角度得寻找内容,仿造作者的表达方式进行造句练习,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最难能可贵的是袁老师能毅然从本已很紧张的短暂的课堂35分钟中,挤出5分钟的时间进行笔头训练,让学生运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写一写读书的其他好处。在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得以模仿作者的表达方式进行言语,而且还将自己课外积累的很多关于书籍的名人名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袁老师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将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言语能力落在了实处。 总之,听了袁老师的这节课,大受裨益,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聆听教诲,再睹名师风范。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