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和影响是很有力度的,也是深远的。而这些影响和震撼很大程度上都是凭借阅读教学中一篇篇的课文来完成的。阅读总伴随着思维和情感,思接千载,浮想联翩,情绪跌宕,感情起伏。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入情入境。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就是这个道理。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以趣激学,努力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努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

反思《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运用现代媒体手段----活化教材内容,形成强烈的听、视觉冲击

教学过程的媒体运用使学生能形成直觉,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课后的录像再现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未能体会到的强烈情感冲击,以视觉效果带动学生进一步感受。而此时,也正是学生情感的制高点,学生就会无话不说,无所不谈。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可见一斑,真正打开了学生“情感的窗口”。课文中的录音铺垫其实对学生的情感迸发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学生会自然地在脑中映现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闪现出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显现出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由此,现代教学媒体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上提供了更直观、形象的视、听觉冲击使学生受到直观感受,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种”。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师生互动交往的舞台

从个性来说,学习本身是一个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性,消除学习依赖性,自主独立学习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特征。传统教学的教学过程重在讲读、精读,这无疑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地体现。为了使学生在整个学教过程中能主动的探索、发现,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所以,本堂课,我采取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并让学生自找、自说、讨论,从中获得成功、获得信心。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真正落实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教为学服务的目的,变“学会”为“会学”。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放手让学生自主钻研,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另外,从心理学角度讲,“教育是人和人心理上的最微妙地接触”,课堂中师生双方的“生活质量”将直接影响和制约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师生双方交往互动过程中,应注重情感融入,将过程情感化,体现主体。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师生互动交往的舞台。

三、注重文章的知识内涵----寓德育于语言文字教学中

每篇课文,每个片段,往往蕴藏着丰富的德育涵义,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力挖掘语言文字中的道德因素,使之外化为情感,并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意识。本堂课通过对董存瑞神态、动作、语言等的挖掘,一个伟大的英雄人物形象活生生地显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从董存瑞身上汲取力量内化为自己爱国主义的道德力量。学生在受到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其中,自然而然地得到熏陶。使语言文字教学与道德教育相互结合,达到了水乳交融之功效。

四、在课文教学中还应注重详略得当

我在教学中对为什么炸暗堡部分处理过于详细,从而导致了后面时间较少,不得不用第三课时来弥补的后果。回想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应在这一部分简单分析,而把重点落在该落之处,这样反而会更好地促进和帮助学生进入情境、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老师教得生动活泼,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