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册。

【教材分析】

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长方体的表而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糊纸盒、做鱼缸、箱子需要多大面积的材料。其计算方法都是以本课的教学为基础的。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发展他们的空间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往往不能根据给出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长方形而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导致在计算中出现错误。

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打破了原教材的编排顺序。直接把研究课题“做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硬纸板”呈现给学生。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再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分析比较。得出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最简单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己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等形体。还学习了一些平而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而积的计算。这是学生比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概念的一次飞跃。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差。这是在数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之一因此本课借助于实物,搭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平台。使学生领略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应用性。想象更大胆、探索更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长方体表面积的推导过程。获得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学会计算长方体物体的表面积。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3.初步学习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体无盖鞋盒。

学生准备: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长方体纸盒。引出研究课题:“做一个这样的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要求小组合作。测出必要的数据。找到计算方法,并列出算式。比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方法既合理又巧妙。

【设计意图】:新课的导入由学生熟悉的物品入手。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二、合作探究

1.组织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质疑。

请各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列出算式。并结合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借助手中的纸盒讲解),使学生明确必须测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提问、补充、质疑。教师对学生的独特见解。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新颖。打破了教材按部就班的编排顺序。直接提出研究课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并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积极探索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这样的学习。学生参与性强。积极性高。思维活跃。使课堂真正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用长乘宽算出上面的面积。再乘2就算出了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同样。长乘高再乘2算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宽乘高再乘2算出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最后把六个面的面积相加。

(2)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两个面的面积相等。可以先求出三个相邻面的面积的和。用(长X宽+长X高+宽X高)。再乘2就得到六个面的而积。

学生讲完这两种基本方法后。教师小结,第一种方法是:长方体有3组不同的面。先求出相对两个面的面积。再把三组的总面积相加。即求三组对而的面积和。第二种方法是:先算出三个相邻而的而积和。因为两个相对的而完全相同。所以乘2就得到六个而的总面积。

(3)用长加宽的和乘高算出前面和右面的面积。再乘2就得到前后左右四个而的面积。再加上上下两个而的面积就行了。

(4)用宽加高的和乘长得到上面和前而的面积,乘2就得到上下前后四个面的面积。再加上左右面的面积就行了。

(5)用两个宽加上两个高的和。乘长得到上下前后四个面的面积。再加上左右两个面的面就得到六个面的面积。

三、归纳总结

1.揭示课题。长方体六个而的总面积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说出理由。

3.抓关键。使学生明确要求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设计意图】:此处揭示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恰到好处。体现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过程。通过几种方法的比较。学生进一步明确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及道理。明确选择的目的。并在对比分析中找出简便的且使用最具有普遍性的方法。

四、基本练习求下面长方体的表面积

(只列算式)。(单位:厘米)。

五、深化练习

1.请用不同方法求下面长方体的表面积(只列算式)。单位:厘米。

2.出示无盖鞋盒。想一想“做这样一个盒子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

小组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本节课练习设计有两个特点:一是开放性。题目的所有解答方案都不唯一都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二是层次性。练习设计由浅入深。有坡度、有层次、有变化,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课堂总结谈本节课的收获及联想。

【教学反思】

这节课首先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教师尊重学生。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其次。讨论设TL恰到好处。本次设置讨论均在难度大、学生生疑处。因此讨论价值高。

最后。教师能够活用教材。教学设计别具匠心。并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机结合,使学生学筛会用。

整节课学生的思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他们想到的后面几种创新算法课前我并没有预料到会出现。可见。只要我们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把孩子们真正从课堂上解放出来。每个孩子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性都会在参与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