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现在的课程改革,对于刚刚起步的我们从理论的学习到课堂的实践想要随心所欲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对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孩子要如何让他们乐于去学习和思考,这可是我们教师一直以来钻研的课题和苦恼的问题。面对这样的课改这一场“革命”特别是我们年轻的教师可是个个武装上战场,都充满期待。

“课改”大家都说只适应大城市的条件,农村改什么呢?现实:农村的教育设备落后、资源贫乏,老师上课还是一如既往的一支粉笔和一本教科书而已;农村的孩子很多受到方言和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窄、个性孤僻等情况影响。要想在一堂堂平平淡淡的课堂中焕发异彩,这可是充满着挑战性的考验。

由于我校实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为快慢两种班级,我所任教的是四年级(三)班并兼班主任,这是个快班,班级基本情况:全班共有三十三位学生,优生占的比重很少,大部份成绩很一般,很多的学生不爱提问题。经过一番苦苦探索,我是这样尝试的。

一、 尊重个性,诱导求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例如:我在《陶罐和铁罐》一课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表演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傲慢的铁罐怎样对谦虚的陶罐,我布置了讲台为国王的御厨,两位学生神采飞扬的来到了御厨大声的说:“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带着傲慢的语气。还不视我们大家的存在。另一个说:“不敢,铁罐兄弟。”镇定的回答。……课堂里的学生欢声笑语。接着又有两个学生不请自要求表演。在阵阵的掌声中还在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傲慢陶罐和谦虚的铁罐。表演后学生都谈了自己的感受。“老师,那铁罐最后的结局我不同情他,他太傲慢了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老师,铁罐为什么要这样对陶罐呢?老师,铁罐为什么不见了呢?是不是有人挖走了呢?”看到学生一个个发自内心的感悟,我和他们一起容入了仿佛是几千年前的古国去了。课堂呈现一片我意想不到的景象。学生绘声绘色的描述课文。

二、 多维互动的对话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我激发学生全神贯注地去体验文本。通过对话理解文本,发展文本师生、生生对话时,各种相关的知识和生活体验都会被激活,各种不同视界的碰撞,可以给学生以新的启迪。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独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对话的语文,就是基于民主和平等的语文。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少的是明显表态,多的是真诚倾听;少的是激昂陈词,多的是热情鼓励。我希望在这样一种课堂氛围中,还学生以“真本性”、“原我性”和“个性”。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我早已将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动融于其中。布卢姆说地好:“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虽然通过对话也可能得不出什么结论,但却换来了学生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何乐而不为呢?在每一节课前的三分中就自己当天事说说,七嘴巴舌的说,自由无拒无束的说,可以高兴的说,可以伤心的说,可以悄悄的说,可以坐着说,可以站着说。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得到思想的交流,知识的碰撞,激起一轮又一轮的浪花,在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居丧。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