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与方法

一、自由教育

福禄培尔的教育观点是在德国谢林和费希特的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起来的。

基本思想在于神与人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球体,这个球体的中心是神,神是无所不在的。神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则人亦须摹仿神的创造性来创造事物,造就适合神性的人。他的教育思想包括神性的发展,调和的发展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他以裴斯泰洛齐的“蕴藏在人身中的能力的自我发展”的公式为依据,又加以神秘主义的说明,提出教育的任务应当是唤起和发展蕴藏在人类内部的“神的本源”,培养人原有的神性。

福氏认为人的天性是善的,人的本质和倾向也都是善的,从诞生时人类内部的善的本质已处于萌芽的状态。人类的发展就是这种内在的、完善的本质的发展,教育可以助长这种发展。他还说:“在儿童的内部有一个熟睡的个体,应当像植物一样展开而成为完全的成人。”他所依据的一个主要的原则是:一切真正的发展、所有真正的教育,就是一种“自导的过程”,这是“人类文明和前进的要旨”。

因此,他相信儿童的自由发展,主张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由教育。他说:“教育的教学和训练在根本原则上必须是被动的,顺应的,重在维护方面,而不是命令的、专断的、干涉的。他认为儿童的不良表现是由于他们的真实的、原始的本质和不适当的环境之间的一种“被扰乱了”的关系。

对于自由教育的解释,他说,儿童是需要引导和训练的,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他们的幼稚的活动将沦为无目的的游戏,而不是为生活做准备的工作。但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则是帮助儿童内部的发展过程,而不是将成人的安排附属于他们的个性。

福禄培尔并描绘一个学校的情景:“两天内我在上课时间和课外的愉快的喧嚣中,都未听到出自教师口中的叱责。上课结束后,在全体儿童一起蹦蹦跳跳的最愉快的活动中,丝毫未看到真的不规矩、粗野的、无礼的和一点儿不道德的举动。孩子无论大小,完全是相互平等而自由地生活着和游戏着,看不到受拘束。

他们处于教师的监督下,教师们注意着他们的游戏和能力的表现,但教师们始终积极地参加在孩子们的活动之中,他们在游戏的规则面前与孩子完全平等。”

福禄培尔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是始终一贯的,他的幼儿园便是这种思想的产物。

二、人的发展和阶段性的教育

福禄培尔认为人的发展和培养乃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整体,稳定地、持续地前进着,并且逐步地上升。人类要经过婴儿、幼儿、少年、青年、成年及老年的发展过程,是连续的,这对人类形成的整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人类的发展的连续过程中进行分裂或离间,则是有害的,其结果将是使始终连续着的、生气勃勃地结合在一起的东西,即生命的真髓,被忽视。

他说,少年不是由于他达到少年的年龄而成为少年,青年也不是由于他达到青年的年龄而成为青年。他们是在幼儿期以至少年期对其精神,心情以及身体各方面的要求的实现,以及忠实地坚持正常的生活,才成长起来的。同样,成人也不是由于他达到成人的年龄而成为成人,而仅仅是他忠实地实现了他的幼儿期、少年期以及青年期的各方面的要求,才成长为成人的。在儿童时期先后所呈现的能力和倾向,感官和肢体的活动,应该按照顺序予以发展。他的这种看法和18世纪中叶,法国启蒙学者卢梭的关于儿童年龄分期的思想和遵循自然的教育观点是一致的。

福禄培尔承认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固有价值,但是认为最初的发展将成为其他各阶段发展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他特别重视婴幼儿期的发展。

(一)婴儿期

根据福禄培尔的论述,婴儿期主要是“生的阶段,仅仅是为了活着的生活本身的阶段”,是进行感官、身体和四肢活动的时期。因此,这个时期主要是“保育的时期”,是对身体的照料和保护的时期。

另一方面,婴儿期也是从外界“吸收”多样事物的时期,同时也是“共同感情”的领悟时期。这种感情最初在母子之间,然后在父亲或兄弟之间,最后在其他人与孩子之间。由于领悟、发展,最终成为人类与上帝的一体的感情。在这种感情上有同胞爱、祖国爱及人类爱等所有人道主义的道德基础及真正宗教信仰的基础。因此,他特别重视由母亲在婴儿期培育的“共同感情”。这和裴斯泰洛齐的看法是一致的,即在以父母对婴幼儿的自然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爱和信赖作为基调的人类关系和道德的基础上,建立人的信仰和思想。在这一时期,给孩子们准备适宜的物质和人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他要求婴儿周围人们的目光、容貌必须是安详的、宁静的、使人安心的,应当使孩子们感到安全和信赖。环境本身必须是宜人的,清爽的空气,明亮的光线,清洁的房屋……都是必要的。

(二)幼儿期

按照福禄培尔的观点,幼儿期是“具有把内心的精神开始在外部表现”并“开始使用语言”的心智的活动时期,是把内心的思想外表化的阶段,也是人类语言能力的发展阶段。随着语言的发展,幼儿的内在的东西组织起来了,进行分化了,力图使自己被人知道,努力使内部存在表现于外部,使内部和外部统一起来。这时可以减少对儿童身体的照顾和保护,而对他们心智的发展需要多加关注。这就是真正教育的开始时期。这时期的教育必须通过生活,包括儿童自身的生活、父母及家庭的生活来实现。他说:“家长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的。”

福禄培尔先是主张幼儿教育完全要由母亲、父亲、家庭成员及幼儿本身通过自然或利用自然成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并认为幼儿期的前半期应该由母亲来指导,而后半期则主要由父亲来指导。因此他对父母们号召“让我们的孩子们活起来吧!”特别是对父亲们号召:“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无论你们做什么工作,孩子们总是缠在你们身边。不要不亲切地斥退他们,或赶走他们;不要在孩子们提出问题或纠缠不休反复提问的时候,给以不耐烦的颜色。你们每一次固执地轰走他们,或是说出拒绝的语言,都是破坏他们生命之树的嫩芽,破坏他们将要成长的冲动力。”另一方面,他又看到大多数父母缺乏足够的教育知识和训练,不能承担幼儿教育的重任,因此他要求建立专门的机构——幼儿园,帮助家庭对幼儿进行合理的教育。

在福禄培尔的晚年,开创了幼儿园之后,便将对父母的要求扩大到教师以及社会上的人们,使幼儿受到更全面的教育。

1843年福氏在“关于德意志幼儿园”的报告中说:“幼儿园是收容在学龄以前,即3~6岁的幼儿,用家庭的方法助长其身体的发育和精神上诸性能的发展,养成良善习惯为目的。”此外,幼儿园的目的还在于补救家庭中养护的缺欠,减轻母亲的负担,陶冶幼儿的社交性,使幼儿尽早进入教育的生活。在消极方面是使幼儿在学龄前避免受害与危险;在积极方面可以使他们从萌芽状态,向正当的、完全的途径进展,以期成为理想的人。

福氏认为游戏标志着是这个时期幼儿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他们的思想感情的自然表现。幼儿的内在需要和愿望在充分地享受生动活泼的游戏中可以得到满足。他呼吁:“母亲啊,培养孩子游戏吧!父亲啊,注意保护孩子的游戏吧!”

福禄培尔认为幼儿期主要是受教育的时期。除游戏之外,还注意培养儿童的共同感情,通过采集和分类了解物体的名称、性质和用途。

关于语言教育,他根据“在此阶段,语言和谈话着的人要做为一个整体,语言及语言表现对于正在谈话的孩子和所谈的事物是一个整体”这一观点,主张对幼儿必须进行与事物有关联的语言指导。他规定的原则是:首先是对事物的提示,然后是对事物正确的观察,最后是按照事物的本质和特性,对事物本身的明了而清楚的表现的语言指导。

关于数字的教育,他主张应当教给儿童与事物相对应的数。因为“数字是同一事物的若干次反复”或是“某些有关的同种类的事物的一定的、各种各样的集合”。他提出的指导原则是:从最具体的事物到抽象的事物;从对最个别的事物的观察,逐渐转到一般的,而且是最一般的概念。他要求在幼儿时期至少要清楚而准确地掌握1~10的数列,而且必须加以发展。

福禄培尔也很重视散步,他说:“散步,特别是共同的散步,在道德化的方面与游戏相同。……自然界和散步着的人们不知不觉地协调起来。这是因为与自然的任何接触都是实际地提高、强化和道德上的净化。因此,自然象高贵、伟大的人类一样引人入胜。”他强调人类必须从很早就观察周围的自然。接受关于自然的知识,并受到教育。福氏要求儿童接近自然是正确的,但是他的出发点仍是把自然理解为“潜藏着神的本源”,当儿童和大自然接触时,就认识了“神”。

三、创造性的活动

福禄培尔认为儿童有活动的本能,在他的论述中曾提出:“人类和上帝一样,必须进行创造而且必须活动”,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他认为在孩子身上存在“活动冲动及建造的冲动”,要充实和培育这种冲动。福禄培尔的一个最重要的论述是:“迄今为止,儿童所做的太少,或者是做的不得当,也就是说,没有足够的自我活动。”教育必须唤起“人类自由的自我活动”。

因此,他鼓励婴儿进行感官和四肢的活动,在幼儿期则以游戏活动为主。他认为游戏是由内心的需要和冲动而来的内部表现,是儿童的天性。正是在游戏中最纯真的精神产物,同时是人类的生活全部的、在人类及一切事物内部蕴藏着的自然生命的模范和象征。因此,游戏使游戏着的孩子们或观看他们游戏的成年人,充满了喜悦、自由和满足,促使儿童与周围成年人们的和睦。一切善之源于游戏,并且从游戏中表现出来。充分地、自发地、不声不响地、坚持性强的、直至身体疲劳为止的游戏儿童,一定能成长为有能力的、有毅力的、忍耐性强的、为他人的幸福和自己的幸福而献身的成年人,一个全神贯注的游戏着的孩子,一个沉醉于游戏中的孩子,不是儿童生活的最美丽的表现吗?“他认为,在一个真正懂得人类本性的人的宁静而敏锐的目光中,儿童自发的游戏显示着人的未来的内心生活。

福禄培尔还为幼儿编制了多种游戏教具和教材,有为摆弄和建构的,有伴随音乐的,也有模仿自然和社会生活的。他认为游戏不仅是一种本能的创造性的活动,还可以增强幼儿的体力,促进智力和品德的发展。

福禄培尔也很重视儿童的各种作业和劳动活动,认为通过这些练习可以有系统地发展儿童的语言和创造性。作业的种类也很多,如各种纸工,用白色或颜色纸做编纸、折纸、剪纸和刺纸的手工、制成美丽的图画。

泥工也是福氏所推崇的一种重要的作业。他鼓励儿童玩弄湿的泥块。不仅是进行模仿活动,还要发挥创造力。

福氏还为儿童准备“图画箱”,儿童可以在各种图画上涂色,不但要区分颜色的明暗,还要使颜色协调、美观。这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作业。

此外,幼儿园的作业还有音乐(节奏运动及唱歌)、故事以及黄豆工及穿珠等。

关于劳动他曾说:“通过劳动的学习以及与劳动有关联的学习,即通过生活学习以及从生活中学习,是最彻底而且最容易的学习,是在其自身以及对实施这样的学习的人生气勃勃地继续发展的学习。”他主张学习与劳动及生活相结合。

为了发展儿童的创造性,福氏还要求幼儿亲自照料各种自然物,并做初步的自我服务。

福禄培尔虽然强调游戏、作业、劳动是幼儿创造性的活动,并要求由简单到复杂有顺序地进行,但在具体的做法上却是呆板的、形式主义的。这些活动大都是按照一定的规格程序,做法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而且是重复成人的演示。例如,绘画的教学是从画点开始,以后就画竖线和横线以及横线的组合。只有在学习这些以后,才能学习画一些物体。在其他手工作业和游戏中也多是做机械的模仿,限制了儿童的独立性。

四、“福禄培尔恩物”

福禄培尔考虑到幼小儿童的生活范围狭窄,思维能力有限,不适于接受理论的概念和抽象的叙述,又意识到儿童的自我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于是设计了一些不用书本而能加速教育进程的游戏材料和设备,并称之为“恩物”、“恩赐之物”的意思,表示是由父母赠与心爱的孩子玩弄的,实现自我活动的工具。

福氏立足于象征的学说,认为宇宙的自然万物为一整体。自然万象,若从外表上看是属于具体的感觉现象,但从实质上看则是宇宙本体(即神的意志)的外部表现。他说:“到处都隐藏着和统治着永恒的法则;这个法则过去和现在都表现在外部、在自然中,表现在内部、在精神中,也表现在结合自然和精神的生活中……”,这全能的法则的基础就是永久存在的“统一”,也就是神。

福禄培尔要利用他的“恩物”来体现他的“在变化中的统一”的思想,使儿童理解宇宙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具有象征的含义。他说,自然界实际是认识神性的大学校,而自然界又是包罗万象的,很难从中把握真理,更不适合于幼儿的思想水平。因此,必须为他们进行整理,制成各种“恩物”认识世界,了解真理。

第一种恩物是用红、绿、青、黄、紫色的线织成网套,套着的六个软球。福氏认为球是“统一中的统一”,是运动的象征,是无限的象征。球可以显示出“统一”的中心和一切事物的一般表情。它包含静与动,一般与特殊,即有各个方面,又是单一的表面,既是能看到的,又是看不到的(它有见不到的轴心)。

婴儿在学会谈话之前就能用手把握一个球,熟悉球的外形和颜色。球可以稳定地呆着,也可以跳、可以滚动。儿童稍大一些时就能滚动它或跟着它跑,用眼睛观察它,并和其他颜色相比较,还可以将已学会的唱歌和玩球的游戏联系起来,或作为和其他儿童交往、建立相互关系的连结物,这又是练习自制能力的开始。如果用一根绳子把球悬吊起来,它还可以上下、左右甩动、旋转或挂在背后,让儿童猜是什么颜色的,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将六个不同颜色的球堆在一起,又可联合多种的形体。球可以使儿童表现出许多内心的思想、看法和愿望,并用以模仿在周围见到的无数事物。球既是儿童将内心的精神世界表露于外,也是模仿外部世界的工具。因此,是儿童非常喜爱的。

第二种恩物是木制的小球体、立方体和圆柱(球的直径、立方体的一边和圆柱的高都是相同的)。福氏认为球体是单一的表面,是圆的;立方体有角有边,和球体相反,它是静止的象征,也是“多样中的统一”的象征。立方体是统一的,但它的形式因观察的角度关系(如从顶上、侧边或棱边),又成为多样的。

立方体的平面形式和稳定性是球体的否定,圆柱则是球体和立方体的性质的混合,它在竖立时是稳定的,而在卧倒时又是可动的。

儿童利用这三种形体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做很多活动,如旋转、摇晃、滚动,并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它们所有的特征。大一些的孩子通过观察、比较和进行描述,可以理解到一些初步的力学定律。

第三种恩物是一个立方体,可以分成8个小立方体。福氏认为儿童可以借助于这种恩物获得关于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这种恩物是放在一个立方形木盒子里面的。在玩弄之前,首先将盒子倒放在桌上,慢慢将底部的盒盖抽出,然后将盒子轻轻向上提起,不要碰坏了大立方体的形象,使孩子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大立方体。经过分开,出现了8个小立方体。幼小的孩子们对此是会感兴趣的。

儿童可以在摆弄这种恩物时,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利用8个小立方体搭造各种东西,如立柱,城堡,拱形构造,城门、桥梁、塔……。福氏认为了解立方体的形象对于艺术、科学以及实际的生活都是头等重要的。

第四种恩物是和第三种恩物同样大小的立方体,可以分为8个长方板(立方体平分后又各分为4块长方形板),长方形板的长等于立方体的高,长方形的厚等于高的1/4。福氏认为这种恩物可以帮助儿童识别长度、宽度、厚度或高度,清楚地了解物体形状的变化,对于数学的要求也更明确。将加、减、乘、除以及分数的原则在实物上,对于日后学习数字的计算也有好处,并可为学习几何打下基础。

第五种恩物仍是一个立方体,分成27个相等的小立方体,其中3个再分成一半,另3个分成4等份。这种恩物可使儿童学习几何形体和计数,并配合不同的形体搭建各种东西。

第六种恩物还是一个立方体,可以分成27个小立方体,其中许多小立方体再分成更小的部分,如平板、斜角等。为儿童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几何形体,使他们有更多的配合和思考机会。

当儿童将6种恩物都已用尽时,还可以提供第7种恩物,即在一个盒子里装有以上所有的形体。这时幼儿已接近入小学的年龄,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已经过训练,并能领悟很多事物,对于各种作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除以上的几种恩物之外,福氏还为儿童提供一些木块可以摆成字母,一些小棍可以摆成直线、模型和图形。用细小的小棍插上泡软了的黄豆,还可以联结成各种形体和建筑物。

福禄培尔不主张让儿童用同样的方式重复使用这些材料,他说:“幼儿园最好的游戏是由儿童自己来领导。”

五、儿童的园地

福禄培尔相信有形的自然物是神的显示,认识自然意味着对神的了解,精细地观察和研究自然物的变化,可以体会到隐藏在内的神的法则。自然物的生长和发展体现了人类和个人的生长和发展,特别适合正在成长着的儿童做对照比较。

因此,应当提供机会,使儿童在比较观察的过程中受到足够的教育。“幼儿园的基本含意,应是儿童的园地。”园地和幼儿园的联系也是培养儿童社会性的需要,做为人类一部分的孩子,不仅应当被人们看作是整体的一部分,他本人也必须这样看待自己,并使自己的生活适应这一法则。

福氏建议幼儿园的园地应当划分为两个部分,一半为全体儿童,一半为个别儿童。集体的园地包围并保护着个别儿童的小园地。集体的园地又分为田地与花园两个部分。花园可以栽种花卉和蔬菜,田地则可播种各种谷类、豆类、球根的、草本的、生根的植物。个人的小园地可由儿童自己做主,种植个人喜欢的植物,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行照顾和连续的观察。假如不够分配,可以由两个儿童合种一小块地,以培养儿童分享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在集体的土地上做种植和栽培的示范,使儿童看到植物由种子逐渐生长、开化、结果的全过程,认识和辨别不同的植物。在夏、秋天,儿童收集种子并保存起来。

集体的园地由全体儿童轮流负责,个人的小块地由个人负责并保持整洁。在每样植物的前面插个小木牌,写上植物的名称和孩子的姓名,既有利于儿童识别不同的植物,也便于检查每个儿童的工作。

儿童在园地的活动不仅获得整体和部分的一般知识,同时,对于物体、名称、空间、时间及成长质量的好坏等等也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园地中,孩子们还可以体验到真正的社会生活,如整体保护着部分,部分服务于整体;从植物生命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看到自己正在成长着的生命;通过简单植物的培养和照顾产生对自然的热爱,增进高尚的道德情感和耐力。

小结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欧洲的一些国家,由于产业革命而带来的社会问题,如贫儿、孤儿、流浪儿的问题,促进了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机构的设置。然而,除了欧文所建立的学前教育机构外,大都仅仅是为了救济、维护治安、宗教信仰或进行道德的训育,很难算做真正的教育机构。福禄培尔创建了第一个以“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幼儿教育进行了革新,研究了学前教育的理论、体系和教学方法,培训了大批的幼儿园教师,宣传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是他的重要功绩。他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的发展影响很大。

福禄培尔的基本教育思想是唯心的、象征主义的,充满着宗教的色彩。他的某些教育原则是错误的,教育方法是呆板的、形而上学的。他设计的“恩物”是有教育意义的,但也是抽象的、脱离生活实际的,并有神秘主义的缺点。然而,他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儿童,重视儿童身心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强调儿童本身的自主活动,注意幼儿语言的培养和对大自然的认识,用实物教学,发展儿童的感知觉,拟订了幼儿园的作业、劳动和游戏的教育内容及方法,尤其是指出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他为了儿童的教育事业,贡献了整个一生。他的许多教育原则和措施,特别是他的“恩物”,至今仍被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做为玩具,广泛地利用并加以发展、充实和改进。至今人们仍称他为幼儿教育的一位先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