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两大技术成为两个重要杠杆,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网络成为知识传播和应用的载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这样一种新的教学环境下,要让多媒体网络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教师就必须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不断提高信息素养。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

以教师讲述、演示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为特征的,而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它改变了单纯灌输的方法,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教师更多是起着导向、导航的作用。并且,网络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很重要。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人类通过五官接受知识的比例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0%,若学习同一份材料,采取纯听觉讲授,学生在三小时候后能记住60%;采取纯视觉观看,三小时候后能记住70%;视听并用,三小时候后能记住 90%,三天后,三种学习方法的记忆率分别为15%、40%、75%。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我们做了教学对比试验。在《硅酸盐工业》这一节的教学中,一部分班级(甲)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照本宣科,间或掺讲一些有关的课外知识,重点内容加强记忆,一节课下来的总体感觉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有厌烦情绪,注意力也不集中;而另一部分班级(乙)我们则利用网络搜集大量的相关教学资料、资源,运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像、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将文、图、音、像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师也完全放手,不再作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学习,期间,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一次小的知识竞赛,通过必答、抢答的形式来巩固所学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明显改观。课后,我们又有针对性地对参加实验的班级进行了检测,结果是:基础性强的题目甲班的答对率高于乙班,而相对灵活的题目,乙班的答对率高于甲班。可以看出,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一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增强了直观效果,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解决自己的问题,课堂教学容量也大为增加。但我们也发现,总观教学效果,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乙班处处优于甲班。在对比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并非可以完全放手,教师的角色仅仅是转换,不能一味不管,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若只依靠多媒体程序化的、千篇一律的展示,教师成为“放映员”,学生成为彻底的“观众”,势必会造成课堂教学的主次颠倒,人机错位,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所以还是要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因人因材施教,适时地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调整和补充。同样,针对高三年级的实验复习课,在教法上我们也作了调整。若沿用老的教学方法,教师把仪器的用法、用途介绍一番,学生再把书看一遍,最多再演示几个重要的试验,就算完成了这一部分的复习,这样老师的教学针对性不强,而对于近几年很重视的基本实验技能,学生依然容易掉以轻心,可是改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学生能在短时间内重复演示实验,实验操作准确、现象明显,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和提出问题,做到视听同步、手脑并用,老师则抽身出来进行个别辅导,再集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总结,对于重点内容可强调指出,而对于学生质疑的问题,再有选择地提出,让学生时沦、辨析,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了,主体作用电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效果也就不一样了。因此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师要及时完成课堂角色的转换,不是过多地讲解,而更多地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进度等提出计划,对学生进行管理,对教学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也就是说,教师的“导”绝不能隐而不露,只有适时地运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其功效,使学生由“知识的容器”成为知识的主动获取者,充分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生动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满足学生求知欲、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多途径地接受继续教育,特别是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教师要接受继续教育,离不开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利用,也就是说,教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而提高教师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先决条件。

有人曾对北京200名在职的中学化学教师进行了调查,发现中学化学教师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和获取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

利用图书馆的比例较低。教师经常去本校图书馆的比例为31.1%;几乎不去的占35.9%;经常去国家图书馆的比例为1.8%;没去过国家图书馆的比例达65.5%。

利用的文献内容和类型单一。教师使用的基本上是与教学密切相关的中文图书和中文期刊,几乎没有人选择外文期刊。80.6%的教师身边常备两份以上的教参,经常阅读两种以上化学期刊的教师比例为40.6%。

许多教师不知道怎样查找和获取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为查找文献线索,教师利用开架阅览查找的比例最高(58.2%),其次是通过同行推荐(33.2%),再次是浏览新书刊(31.2%),而主动上网去索取资料的教师比例很低(2.4%)。

由此可以看出,在一味强调学生要掌握现代化信启、技术的同时,首先要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师们要有扎实的专业素质、丰富的教育教学理沦素质、过硬的实验技能素质以及较强的科研素质。具体说来:

1.熟悉教材、教参。教师只有熟悉厂教材和教参。才能正确理解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并对和教材相关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也才能构思、组织好整个课堂教学,从容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只有不断地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才能提高他们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断积累教育信息资料,以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学习信息的获取途径。“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两大技术的出现,使得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也就要求教师不仅能查阅文献资料获取信息,更应该学会利川计算机来检索各种信息,有选择性地利用知识。

4.学会对信息的处理、储存及应用,互联网为教帅获取信息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信息毕竟不是知识,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得学会处理搜集到的信息,有口的地选择、分析并运用信息,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制作成相关的教学网站,搜集到的信息更大范围地被学生享用。

5.掌握信息传输的表达方式。教师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优选信息、利用信息,更多地是为学生服务,要正确有效地把知识信息传输给学生,使这些信息的作用和价值通过学生有效地体现出来,必须要求教师灵活掌握信息传输的表达方式,这也是培养信息素养的途径之—。

6.整合学科间信息整合。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及“3+小综合”、“3+大综合”形式的相继出现,教师必须获取大量的本学科方面的知识信息,同时还得掌握大量的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系地教学。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多媒体教学应用中新的发展方向,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将不再是课堂上的灌输者、垄断者,而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督促者、组织者,并从封闭的教学空间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个别指导,使学生变“由别人教育”为“个人自我教育”,这有利于学生自我潜能的发掘,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这同时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从教材、学生、各种媒体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