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之父”席勒曾经说:“如果要把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人生天地间,大致说来,主要有三种不同形态美,那就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因此,我们接受美的教育,主要也有三种方式,那就是自然、社会和艺术。首先,自然美蕴藏于大自然之中,只要我们面对大自然,陶冶于大自然,就可以受到自然美的教育。在大自然中欣赏那江河湖海的壮丽气势,山川云霞的奇妙变幻,领悟大自然的奥妙,能给人以多方面的熏陶与感染,使游者开阔眼界,丰富想象,激发对生活的热爱。索溪峪山、水、洞自成一体,奇峰起伏错成趣;水,泉清瀑美,千姿百态;洞,幽深神秘,其妙无比。那恍若仙境的地下宫殿黄龙洞,天然浮雕罗列、充满诗情画意的十里画廊,碧波荡漾的宝峰湖,充满传奇色彩的百仗峡及太虚幻境般的西海云雾,一刚一柔、形态风格迥异的鸳鸯瀑……作者正是被索溪峪的这种自然美深深地感染着。其次是社会美,社会美是直接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审美对象。在现实生活中,他广泛的存在着,哪里有人的生活,有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哪里就能显示出人的创造力量,显示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美。它对人们的教育和影响是非常大的。艺术美作为现实美的集中反映形态,它可以使分散的现实美得到集中,使瞬息万变、稍纵即逝的现实美得以永恒的保存,使美、丑混杂的事物中的美得以进化提炼,还可以通过对丑的揭露来衬托美。它比现实美更细致、更典型、更集中、更强烈,对人有更大的感染力。

因此,从《索溪峪的野》这篇文章的主旨中可以折射出作者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一种和谐追求。作者用轻松流畅的笔调,活泼生动的语言,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了索溪峪的野性之美。掩卷而思,我们被索溪峪的美所折服,到底是什么震撼我们的心灵,与诸多的写景文章比较,索溪峪到底美在哪里?

同样的风景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本文围绕索溪峪的“野”,依次描绘了那儿的山、水、野物及人的“野”,体现了一种天然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索溪峪自然景色的无比喜爱和轻松愉快的心情。

孟子主张“充实之谓美”,主要就是要求做 “美德之人”。从文章活灵活现的表达手法中,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作者是一位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具备美德的人,更是一位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和想象美的天才。这索溪峪之“野”,荡去了人的贪欲,净化了人的浊垢,让人变的清纯坦荡,意气昂然。

从作者的感受来看,他追求、向往的是人世间的那种天然之美,那种没有被人类污染的美。其实作者的追求也正是我们大家的心声,我们又尝不想看到这种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