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爸妈控制”下成长起来的宝宝,或许在前期会表现得很不错,学业、社交都被父母控制得很好,但当孩子逐渐成长独立后,他们的短板也会难以避免的暴露出来。而到了那个时候再去让孩子学习自我管理,可能为时已晚。

2岁开始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一个懂得自我管理的孩子,通俗来说,就是“心里有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在什么时间应该干什么,如果做了就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而要让宝宝拥有这样的能力,其实从宝宝2岁开始就应该要有意识的培养了。

1、让宝宝拥有一定的自由和犯错的权力。

要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就要给他自我管理的机会,换句话说,爸爸妈妈应该给他一定的空间和自由,这其中,也包括走弯路、犯错的权力。

在很多无伤大雅的问题上,爸爸妈妈完全可以放手让宝宝去尝试、探索,即便犯错也没关系,爸爸妈妈需要做的是在宝宝犯错后,同时提示让宝宝自己思考认识到错误,并学习以后如何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不是在宝宝还没犯错的时候,就通过爸爸妈妈自己的人生经验,把这些都排除掉。

2、爸爸妈妈应该是协助者而不是决策者。

爸爸妈妈应该放手,在宝宝尝试做一些决策和安排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应该是协助者,负责提供咨询和建议;但不应该是决策者,最终的拍板工作还是应该让宝宝自己来进行。

举个例子,在寒假期间,爸爸妈妈不要让宝宝想吃就吃、想睡就睡,而可以通过最简单的“制订日程表”来让宝宝学会自我规划管理。但在制订过程中,爸爸妈妈所需要的做的是提醒宝宝,比如有哪些活动可能是必须安排的,然后让宝宝来自己决定如何安排它们。在某些方案确实无法执行时,爸爸妈妈可以提提建议,但千万不要说起来是陪宝宝做日程表,其实还是自己说了算,宝宝只负责旁听。

3、制订时要照顾孩子的特点。

孩子有什么特点?除了只有自家爸爸才了解的小脾气、小性格外,爸爸妈妈一定要知道,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都还在发育阶段,许多成人看来理所应当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拿最简单的“集中注意力”来说吧,对于成人来说,30-40分钟的持续集中注意力并不算太艰难,但对于孩子来说,一次能坚持20-35分钟就相当不错了。那么父母在协助宝宝制订规划日程表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个因素,一项活动不要拖太长时间,这样宝宝很难不走神; 如果是本来就容易拖拖拉拉、分心走神的孩子,制订的时间更要算准,给宝宝一定的紧迫感,督促他在注意力持续时间内完成,这样才能让宝宝得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有效训练。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