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懂得表示颜色的词语能让文章的表达更加生动。积累有关表示颜色的词语及其叠词形式,并能初步运用。

2.练写上下结构的钢笔字。

3.熟背八条成语和古诗《清明》。

4.能提出关于春游的建议,并作集体发言。感受春天的美好,陶冶审美情趣。感悟《清明》诗文的意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懂得表示颜色的词语能让文章的表达更加生动。2.积累有关表示颜色的词语及其叠词形式并能初步运用。3.练写上下结构的钢笔字。4.感受春天的美好,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小黑板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自己读读题目的要求。

(2)和同桌交流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3)全班讨论。(一是把短文读好,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二是找出短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2.指导。

(1)同学们自己认真读 读短文,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指点、评议。

3.练习。

(1) 说句式:小蚂蚁用碧绿的叶子给小伙伴写信。

冬姑娘用雪白的雪花做信纸,给人们写信。

板书表示颜色的词语 雪白 粉红 乌黑 蔚蓝

绿油油 白茫茫 黑乎乎 红彤彤

(2) 填写表示色彩的词语。

( )的迎春花,( )的桃花,引来一群美丽的蝴蝶。小河河面映着( )的天空,再加上岸边( )的杨柳,真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3) 自由读填写好的句子,个别读,评价(要把颜色读得突出一点)

集体读。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学生比较上下两行字,在字型上有什么异同。(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自己研究这些字的结构特点和笔画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发现这几个钢笔字在书写的时候的注意点:这几个字要写得上分下合但上面也不能分得太开。

3.教师示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八条成语和古诗《清明》。2.把握规律,掌握成语及其意思,能理解古诗《清明》。3.感悟《清明》诗文的意趣。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习八条成语。

1. 熟记成语。出示 小黑板上的八个成语:有利可图 有机可乘 有根有底 有始有终 有口难言 有恃无恐 有求必应 有志竟成(这一部分的8个成语共分四组,在表述中每个成语的第一个字都有“有”字,前两组是“有…….有…….”“有…….可…….”的形式,读来朗朗上口,有助于学生的熟读和记忆。)

2.学生自由读八个成语。

3. 理解成语的意思。

有始有终:有开始有结尾。指做事认真,能坚持到底。

有志竟成:有志气的人,最后一定能成功。

4. 学生自由练读,

5.同桌练习背诵,

6.反馈:集体齐背,指名背诵,

二、学习古诗《清明》

1.谈话:

在我国的传统习俗中,有一个节日——清明。在中国传统习俗中的清明节人们一般会做些什么?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写清明节的古诗《清明》,出示古诗《清明》。

(1)学生自己试试读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或问问同学。

(2)读诗的前两句:讨论:在清明节人们都要凭吊死去的亲人

诗人走在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前两句,读出诗人伤感苦闷的心情。

(4)诗人想用酒来排解心中的忧愁,可是,找了半天没有找到,恰巧碰到一位放牛的小牧童,诗人会问他什么,他又会怎样回答?读诗的后两句,结合插图说一说。

(5)看到原出飘荡的杏花村酒家的招牌,诗人的心情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你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练习。

(1)学生自读、自背。(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春游的注意事项;能提出关于春游的建议,并作集体发言;向往美好的春光,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1.指名读题目要求,学生讨论题目要求,教师小结。

2.指导讨论。

(1)分组讨论题目中的三个问题:这次春游去哪?可以安排哪些活动?在春游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2)小组讨论,每个组员在小组内谈自己的建议。

(3)教师再次强调明确题目要求。

(4) 小组内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

3.交流。

(1)小组里选出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

(2)全班同学讨论、评议,对说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说的不好的同学给予纠正和指导。

(要让学生学会把自己的建议准确明晰表达出来,又要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独特的活动方案,还要让学生明白在春游中谦让,文明等。)

4.反馈,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写春游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