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的人。

2、社会的人。

3、心理的人。心理一词来自希腊语的“psyche”,,原意为灵魂。现在则指人对周围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的感知与体验。它是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和。心理不同于一般的客观事物,它属于人的内心世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摘自《简明心理学百科大词典》

(二)人的四种系统(人的生态心理系统)。

1、身体与心理系统。

心身疾病:病因或发病过程与心理因素明显有关的一类躯体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这些疾病可能伴有、也可能并无组织的损伤。《国际疾病分类法》:(1)有肌体组织病变的心身疾病,如哮喘、皮炎、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寻麻疹等。(2)无肌体组织病变的心身疾病,如心因性斜颈、心因性呃逆、过度换气、心血管神经症、心因性痛经等。

特异性理论。(1)人格特异理论:一定的人格特质会导致某种特定的躯体症状(F.邓巴)。(2)冲突特异理论:无意识冲突可以通过转换成某种躯体症状而得以缓解。(3)情绪特异假设:特异的情绪会产生特定的躯体变化,而最终导致特殊的躯体异常(障碍)。(4)反应模式特异说:强调应激反应模式的个别差异。反应模式长时间的持续存在可能导致躯体疾病的发生。

2、心理与环境系统。班集体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

教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1)生生关系:男生与女生的关系;班干部与普通同学的关系;学习成绩在前面的与在后面的同学的关系;有某项特长和没有某项特长的同学的关系;不同社会背景的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中的小团体之间的关系。

(2)师(班主任)生关系:教师(班主任)与 全班同学的关系;与男生、女生的关系;与班干部的关系;与普通同学的关系;与学习成绩在前面的同学关系;与学习成绩在后面的同学关系;与有某项特长的同学的关系;与没有某项特长的同学的关系;与不同社会背景的同学之间的关系;与学生中的小团体之间的关系;与异性同学的关系。

老师也是人,老师也有喜怒哀乐,但只要作为老师面对学生,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应该先放一边。

“人生道路该如何走?”一封17页的信,是他妈妈写给老师的。

(3)教师(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教师(班主任)与全班同学家长的关系;与男生、女生的家长的关系;与班干部的家长的关系;与学习成绩在前面的同学家长关系;与学习成绩在后面的同学家长关系;与不同社会地位的家长的关系;与不同性格的家长的关系。

(4)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每个学生与家长的关系;全班同学与全体同学家长的关系;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3、心理与心理系统。

4、心理与活动系统。

(三)人心理发展成熟的六个时期。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初期(14、15-17、18岁)

(四)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特殊性。

特殊家庭:离婚家庭、正在闹离婚的家庭;父母分居的家庭、寄养的家庭、领养的家庭;“爆发户”家庭、“新贵”家庭、犯罪家庭;非婚生子女家庭、残疾人家庭、重组家庭;下岗职工家庭、单亲家庭、流动人口家庭。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一)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 (Mental Health)一种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此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能发挥更大的心理效能。一种心理健康过程。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2、心理问题人人有。心理问题(也称轻度心理障碍)产生的三种判断标准:特定情景下发生;时间是短暂的(时过境迁);没有生理的精神病性症状。

(1)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心理辅导——主要靠嘴。

(2)心理障碍(时过境迁症状依然存在,且超过1天以上)的解决方法是:心理咨询——用嘴和用药同时。抑郁:长期精神萎靡不振,可以多吃巧克力,提高兴奋。癔症:有称之为集体歇斯底里。

(3)心理疾病的解决方法是:心理治疗。就医时越是说自己没病的,往往是越有问题的。

3、心理症状与心理测试。任何通过心理测验测出来的都是症状而不是病。心理测试是相对的,不像医院的大小便测试是绝对的。

(1)心理测验:测量人们之间个别差异的方法和技术,又称为心理测量。通过对可观测的行为的测量而得出关于某种心理特征的定量解释。心理测量包括3个成分:维度、规则和量表。

(2) 心理测试三种类型:趣味性测试(杂志、网上较多)、性向性测试(能力测试:心理健康自我评价量表 SCL90)、常模性测试(常模:在一个群体中测验分数的理想分布模式,常用来解释测验分数的标准。)除此之外,还有智力测验WISC、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MMPI、16PF、投射测验等。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

1、从教育对象上分: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家庭心理辅导。

1、从教育内容上分:

A矫正性辅导:心理危机干预、情绪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认知问题、性认知与发展问题、个性发展问题。

心理残留、视觉残留、强烈的心理暗示(味觉和触觉残留)。**出事后,告别会或追悼会上:请你们把想跟他说的话都说出来。尽量不要再谈当时感受,因为这只会强化当时的感受,没有任何好处,应该让他们尽早遗忘。

B发展性辅导(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目标):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人际交往技巧训练、学习认知策略开发、情绪情感认知与调节能力训练、性意识发展与完善、个性品质的培养与训练、休闲与消费意识开发、决策能力训练、升学就业指导。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心 理辅导讲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个别与团体心理辅导、通讯心理辅导(优点:免除面对面、比较详细。缺点:存在时间差、理解差异)、电话心理辅导(优点:可以相互询问马上知道。缺点:看不到体态语言、而声音往往是可以欺骗人的)、宣传心理辅导(禁毒展览等:给予其强烈的心理暗示,使其不敢去,这是好的。)

(五)心理辅导活动课。主要是构筑一个平台让学生自己去感受。

1、特征:辅导对象的全体性、辅导内容的计划性、辅导方式的活动性、辅导功能的发展性。

2、原则:民主性原则、活动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渐进性原则。

3、步骤:(1)一般情况下通过音乐、抓手指头提高注意力(个位数是8的时候抓逃)等小活动(活动一定要与辅导内容有关)进行热身,增进彼此的感受。(2)引入主题。(3)感觉认知和体验:先通过结合主题的活动、小品表演、让孩子进入情境拍摄一段录象等,后呈现文字。 (4)引导学生深入讨论。 (5)结束。最主要的原则:老师要采取价值中立原则,不明确表示谁对谁错,不可以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人。如“认为担心高考有用没用?”老师可以说:大家都阐述得很好,其实到底需不需要,大家心理都很明白。很多人对高考并不是担心而是操心。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每一种理论都有它的哲学原理。读书应先读史再读著作。《现代心理学实践流派》

1、心理分析疗法—弗洛伊德。人的三个最基本的状态:本我(睡眠状态下)、自我、超我。符号:梦的解释/析。

2、行为疗法—斯金纳:行为主义。 精神分析。操作条件反射理论(S刺激—O自我调节、组织过程—R反应)—巴甫洛夫。

系统脱敏法 、厌恶疗法、满灌法;条件操作法(奖励强化、代换券)、模仿疗法;心理分析疗法、短期焦虑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