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语文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的设计都要紧紧围绕“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变传统的“学课文”为“学语言”,变“重感悟”为“重运用”。语文教学只有转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即学习活动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听、读即学习语言,说、写即运用语言。读、写最重要。于永正老师说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是六个字,即“学语言、用语言”。学语言,通过读学习书面规范语言,学习表达技巧;用语言,通过写运用规范语言表达。

1、通过读,学习语言,感悟表达

通过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不仅能体会作者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受到情感熏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而且能够品味、积累、内化语言,感悟、掌握表达方法。通过品读文中关键的词、句、段、标点,在咬文嚼字中领悟语言表达的效果。总之,无论学习语言,还是感悟表达都离不开一个“读”字。

(1)品读语言文字,积累内化语言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词、句、段、标点组成的,通过品读文中关键的词、句、段、标点,在咬文嚼字中领悟语言表达的效果,积累、内化语言,是学习语言文字的有效途径。

如,老舍先生的《猫》一课的教学。课文写猫的贪玩一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读读这句话,看看这句话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这句话有三个表示语气的词,然后将这三个语气词去掉,再比较着读一读,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学生进而体会到:有这三个语气词,就能感觉到老舍先生非常喜爱他的这只猫,责怪里饱含着喜爱,如果去掉这三个语气词,就只有责怪没有喜爱之情了。这样,既引导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使学生领会到了语气词的表达作用、效果。最后引导学生再来品读这段话,去体味、积累、内化语言,去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