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在数学领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纲要》的引领下,我们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根据秋天丰收的季节,结合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创设果园这游戏化的学习情景,以秋季常见的水果为载体,提供材料让幼儿自由操作,进行水果分类和数数,在快乐的游戏中玩一玩、摆一摆,来具体形象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及数与物的对应关系,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乐趣。

一、从生活中感知数学。

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幼儿数学学习依赖于对具体事物的探索和体验,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使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获得发展。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数学活动中更注重启蒙性、生活化,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身边的事物,都能提供诸多的数学信息。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自主学习。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生活中的各种水果,是幼儿最能真实地感受到的秋天特征。因此我设计了一个连环的游戏情景——摘水果、分水果、数水果、运水果,引导幼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景游戏中,边摘边数,边分边数,数物对应运水果,在这个游戏化的过程中,获得了数学知识,提升了数学经验,并感受到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实现了数学来源生活,回归生活、运用生活的教育价值。

二、在操作中理解数学。

数学知识的抽象逻辑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数学概念形成要经过操作层次→形象层次→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这需要以作用于事物动作的足够经验和体验为基础,通过自身活动的操作层次,借助被操作的物体获得感性经验,并从经验中抽象概括而逐步建构起来,也就是说幼儿通过操作过程,与材料相互作用,来建构数学关系。所以我们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情景,提供与目标相适宜的材料,鼓励幼儿操作交流,丰富幼儿的经验,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

1、设计操作材料。

操作材料是数学教育的载体,它蕴涵了教育的目标,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因此,每个环节选择的操作材料,我都努力体现目标的适宜性,操作的层次性,学习的有效性。并创设良好的外环境,促进幼儿在操作中内化学习。

我设计的水果卡片力求适宜性,突出了数学操作学习的价值——运用大小、颜色不同的三种水果,在游戏过程中感知并体现水果分类的数学特征,幼儿通过操作,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可感性的操作活动,获得有益的经验。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