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灵魂照耀灵魂

有个新来的老师,与孩子认识的时候,按照规定的方式跟他们问好握手,握一下问一问名字。问到一个孩子,说我叫某某某。她想幽默,想表示亲近,就说:呀,你的头怎么这么大呀?当时我站在那个孩子的背后,立刻有一种从心灵里面颤了一下的感觉。那是很微妙的,不爱孩子的人根本感觉不到。我马上就明白那个孩子受到伤害了。果然,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那个孩子一直闷闷不乐。

问了那个孩子之后,接下来,另一个孩子说:我叫张国荣。这个老师马上说:你为什么不叫刘德华?

她想幽默,可是修养不够,心里没有一棵精神的大树,所以话一出口就变成这种味道,所以她成不了那盏明灯。

我们规定,孩子刚来的时候,不能跟他们开善意的玩笑。那位老师其实是想表达自己的爱,结果正好刺疼了孩子的心。因为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在遭受粗暴的待遇。在《放飞美国》这本书中,黄矿岩的老师可以说“你们这些家伙”,而我们却不能,我们的孩子经不起这样的玩笑。

孩子在家里妈妈也会抱抱他亲亲他,但他的灵魂很少得到赏识与挖掘。就是肉体之内的那个人需要一种高的、有营养的东西,满足他,使他得到阳光。这个阳光不是物质的,必须是心灵的。心灵的阳光才能照亮他的心灵。所以,当一个人的灵魂需要被照亮的话,只能用另一个人的灵魂去照耀!

人是环境的产物,而环境又会显现出一种氛围。真正对孩子起作用的是这种氛围。老师是不是具有营造氛围的能力非常关键。这个氛围必须要有很高的文化含量,比如讲故事,这个故事如果从我们的老师嘴里讲出来就会形成一种氛围,但从一个文化品位不高、没有充分爱心的人嘴里讲出来,效果就会截然相反。

氛围并不是教室布置得多么美好,教学器材多么高档,氛围是老师身上散发出来的。如果老师不能散发这样的氛围,就无法吸引孩子,如果老师能够散发出这样的氛围,即使将孩子带进一座非常寒酸的小土屋里,这个小屋也会熠熠生辉,孩子的整个身心都会被老师吸引。老师的身体的语言,老师的形象、表情,老师的讲述、对答早使这个小土屋具有非凡的吸引力。相反,即便将屋子和器材置办得很好,而授课的老师不能营造氛围,这一切也会变成冷酷的刑具。

老师是什么?是种植孩子内心美好感觉的土壤。如果土壤营养丰富,庄稼就长得茂盛;如果土壤贫瘠,庄稼就会颗粒无收。

氛围的力量永远大于教育者的力量。孩子成长的氛围只有成人才能营造。成人营造什么,孩子就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古人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心灵的果冻

氛围是怎样营造出来的呢?就是爱,就是智慧,就是老师所表现出来的口气、表情、身心等所散发出来的信息,是不是能够让孩子感觉到美好、祥和、关爱以及很高的文化品位……

下一页
阅读全文